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评论:走出新农村建设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9:15 四川在线

  2月14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清了思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
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笔者认为,要做好我国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清和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走出新农村建设误区,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

  一是明确新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为此,必须摆正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职责是

宏观调控,搞好服务,改善环境,政府的工作要到位,要简化有关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扶持。要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要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各类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代替农民包办一切事,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

  二是克服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旧观念。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衡量农村是否达到小康,是否是新农村,不仅要看物质文明建设,更要看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经济工作抓得比较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比较虚,没有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落到实处。不少干部片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经济发展了,政绩出来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殊不知:广大农民朋友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十分渴求。能否有效地满足9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事关新农村目标的最终实现。但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意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要把抓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停留在口头上,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避免新农村建设搞形式主义、搞一刀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日的事,需要各级政府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一项繁重的历史任务和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必须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要走出上述误区,要杜绝盲目跟风,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