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捐献时间”公益网站终于出炉 刘润和他的“社会经验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9:35 公益时报

 

    “不只是付出金钱才可以帮助别人,付出时间也可以。”
    30岁的刘润是微软公司技术部门的经理,为了给公司招兵买马,物色到合适的人材,他经常参加一些招聘会,可是每次都让他很失望,面试的那么多年轻学子都不符合微软的要求。一方面是一双双焦灼的、渴望工作的眼神,一方面又是严酷的

现实,微软高薪虚席以待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
    同样有过求职经历的刘润意识到:“这是一个结构化的问题”,他想去帮助那些困惑于求职中的学生们。于是,热情的他召集了有志的好友到各大学校去培训,因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他平生的第一次公益之举是从上海自费去母校南京大学以及东南大学进行招聘讲座:企业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告诉那些年轻人如何才能成为大型企业的一员。第一次做讲座还有点忐忑不安,没想到来者云集,讲台下人头攒动,食堂的走廊上都挤满了人,效果好极了!他的讲座结束后,掌声雷动,那些温暖、感谢、激动的眼神让他平生第一次有了一种帮助人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那以后,他经常抽空到各大院校做活动,主题是:培训未来的企业领袖,求职和应聘技巧等等。时间长了,他发现,这样做效果很好,但需求太大了,不是他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发动更多人来做这个事情。也是在这一年他成为了国际青年成就委员会委员。刘润愿意将自己的幸运、经验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常到大学里和众多渴望成长的学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几次之后,刘润感觉身边愿意和别人分享、乐意从事公益活动的志同道合者很多,但都缺少足够的服务对象。
 
106天后,酝酿筹划了半年多的“捐献时间”公益网站终于出炉。

    年轻的刘润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兼具的人,早在2003年,他就开始写博客了,才30岁的刘润在微软公司工作了6年,他对自己人生的评价是:自己一直是勤奋的、刻苦的,也是幸运的。106天前,30岁的刘润在自己的博客(Blog)上敲打下这些文字。106天后,酝酿筹划了半年多的“捐献时间”公益网站终于出炉。从事IT管理的刘润立刻决定利用网络,让愿意捐献时间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尽快找到彼此。
    在2005年10月23日国际志愿者日,一个“捐献时间、分享快乐”的网站诞生了。“捐献时间计划”是一个自发性的公益计划,也是一个利用网络实现互助的平台。渴望帮助的人发布需求,志愿者则发布专长和愿意捐出的时间,双方可以很快找到“匹配”的对象。
 
65名志愿者的74个小时使3245人受益

    让所有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在“捐献时间”平台上捐献的是一个外国人。Dr.Speece通过两个小时捐献关于“化工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天啊,这样的题目会有人感兴趣吗?
    他们在网上试探性的发布了这个消息,没想到两所学校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
    在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楼701室,96人座位的教室竟然容纳了120多位老师和同学,有很多同学站在过道或者坐在地上。原来计划只有环境学院的同学参加的讲座,还同时吸引了生物工程与化学专业的学子和老师。
    在接下来短短的三个月中,65名像李欣、Dr.Speece一样的志愿者,一共捐献了74个小时,帮助了3245人!“捐献时间”核心团队成员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就是互联网+C2C的奇迹!这65名志愿者集结在一起的力量在证明一个理念:每个人都有力量让好的事情发生,每个人都有潜力获得成功,把力量注入到潜力中,就可以成就更多人。
 
新尝试:能否把网站建立成社会经验银行,成为求职新砝码?

    和以往申城公益行为不同的是,“捐献时间”更多采用的是类似义务献血卡的捐献卡。社区或街道承认捐献卡,当捐献的时间达到一定数额时,志愿者可置换奖励。
    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做贡献并非是为了换取报酬,而是需要社会的承认。一位志愿者表示,他只在乎是否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的捐献也可以记录在案。此外,也有志愿者提出将网站的公益活动同个人的社会经历挂钩,从而作为一个求职砝码。
    网站怎么会成为银行?刘润这样解释:志愿者把部分时间捐献出来,存储在这个网站上,一旦他通过网站找到需求者、并提供了实际的帮助,网站就会生成捐献时间的记录,从此任何人都能查到这个志愿者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帮助过的人数、捐献过的时间,以及得到的评价。
    “这是对志愿者行为的一种认可。”刘润希望,这些网站上的帮助记录反过来能帮助志愿者,成为他们的社会经验银行:存进去的是对社会的服务经验,提取的是个人的爱心和信用值。这将在求职、出国深造、拓广人脉等方面,证明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我是一名志愿者。
    当然,这只是刘润一厢情愿的想法,他开办的这个“银行”能否得到社会认可,难以预料。

公益精神尚需培养

    刘润的网站让捐献时间成为白领的一种时尚。捐献时间,究竟是“走秀”,还是真正的公益事业?
    刘润坦言,他和他的团队目前确实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志愿者流动性比较大。有一个在培训行业工作的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时间,然后他接到一个关于学生如何规划学业生涯的讲座需求,地点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第一次,他怀着新鲜感花3个小时从市区换车赶到位于海边的这个校区实践他的时间捐献,但是第二次,他就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了。
    志愿者无法持续他的时间捐献,可能因为路途远或者车费等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的定义在刘润看来就是,坚持志愿从事公益活动,并且以此为乐,精神上有满足的感觉。
    他举了另一个例子。去年11月,一位纽约律师、美籍华人Eric联络网站,表示想捐献时间,和中国的老师学生们交流与美国劳动/雇佣法相关的话题,最终上海财经大学获得了此次机会。
    因为Eric的演讲是全英文的,志愿者Benno连夜翻译了演讲资料。亏得有这份中文资料,在正式演讲时很多同学才能更好地和Eric交流。Benno把这次志愿者活动定义为“自己专业的公益化运用”,他表示很乐意做这些事。
    “在社会物质生活还未达到一定水平时,志愿者精神必须慢慢培养。”因此,刘润和他的团队在努力尝试,让企业在网站投放广告,把这些广告收入用于志愿者的交通费。这样也许能化解志愿者的一些顾虑,让他们更愿意捐献时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我也有一个梦想——在将来的某一天,在中国大地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如奥运倒计时一样的巨大电子数字牌伫立在一个巨大的广场,在飞快的翻动着数字。无数外国人都要到此参观拍照,而家长们带着孩子进行生动的教育。我们国人非常自豪地说:这就是“捐献时间”计时牌。你所看到的飞快刷新到几乎看不清的数字,就是此时此刻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以小时计的志愿者行为。这片土地历来是礼仪之邦,我们的民族永远是乐助之族!

“捐献时间”公益网站终于出炉刘润和他的“社会经验银行”

刘润和“捐献时间”的志愿者


作者:尤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