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韶关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9:42 南方日报

  活力韶关建设粤北经济强市

  “2001——2005”,在韶关编年史上是值得深久回味和纪念的5年。

  5年来,韶关城市综合竞争力升居全省二类地区之首;人均GDP居全省第11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超过1976年至200

0年5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总和;全市人民生活提前两年进入小康水平。

  展望“十一五”,韶关将迎来发展黄金时期,以“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建设经济发展、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环境优美的新韶关”为目标,320万韶关人信心百倍,齐步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挥别不平凡的“十五”,韶关千年古城回荡着发展的潮声。

  经济纪录不断改写,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节节富足,铸就了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与腾飞的辉煌业绩,展现出一幅和谐发展的壮丽画卷。

  历史跨越

  经济发展六大突破引人瞩目

  2005年的韶关全年生产总值351亿元,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3亿元,增长18.72%;全市国税、地税收入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大关。

  从改革开放起,韶关进入了以国民经济工业化为特征的全面经济起飞时期,而经济发展的连连突破,主要集中在“十五”期间。

  回眸“十五”,是韶关经济越过转折点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5年,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重大自然灾害、夺取骄人业绩的不平凡的5年,是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与跨越的5年。

  盘点“十五”,韶关经济六大亮点令人振奋:城市综合竞争力从全省三类地区跨进二类地区,排名首位;GDP年均增长11%,在建国以来各个“五年计划”中增速最快;工业化进程提速,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提升;“三农”工作取得新成就,农村农业增效,农村人均纯收入3738元,年均增长6%;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达500余亿元。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步深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三大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2.8:39.3:37.9,优化为16.6:44.0:39.4,传统农业大市正在大步迈向工业强市。

  2004年,韶关发展实现多年来少见的“八个突破”: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元,可支配财力突破30亿元,税收收入突破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40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2005年,韶关战胜禽流感疫情、特大洪水的袭击,打响煤矿停产整顿关闭攻坚战,克服资源短缺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困难,抓住广东出台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新政策的有利时机,掀起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热潮,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51亿元,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3亿元、增长18.72%;全市可支配财力达34亿元,比上年增加3.2亿元;国税地税收入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大关;2005年,韶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08元,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38元,增长8%。

  利为民谋

  更多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韶关率先在全省山区市中实现社会保障市级统筹和农村低保;“三大扶贫会战”解决了石灰岩地区群众饮水、筑路和“保命田”难题“;能源革命让数万村民用上沼气;并在全省率先解决城区特困户住房难。

  当千年古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之际,老百姓发现生活多年的城市正在一天天”变脸“:三江六岸融青山碧水一体,入夜灯饰如梦如幻,是韶城最大而又靓丽的”客厅“;雕塑长廊荟萃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尽现粤北特色文化光彩;一座座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一辆辆私家车驶上街头;一处处休闲绿地和全民健身广场放飞欢乐;一家家酒楼闪现着举家品尝美味佳肴的市民身影。

  全市人民生活提前两年进入小康水平,是”十五“时期韶关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直接反映。韶关市统计局披露:去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持续上扬,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民谋利益,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更关注社会公平,成为韶关执政者的着力点。以去年为例,韶关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全市投资272亿元建设的25个重点项目中,有7个环保项目和建设城市主干道、粤北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4个项目,这些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5年来,韶关率先在全省山区市中实现社会保障市级统筹和农村低保;开展”三大扶贫会战“解决了石灰岩地区群众饮水、筑路和”保命田“难题”;8809户“双困户”喜迁政府兴建的廉租房;能源革命让数万村民用上沼气;援建“安居房”使农村单亲特困母亲舒展笑容走向新生活。

  走过“十五”,展望充满希望的“十一·五”,韶关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新的蓝图已经绘就,320万韶关人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洼地效应显现后发优势突出

  韶关迎来“十一五”发展黄金期

  预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十一五”时期韶关市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将是韶关发展的“黄金时期”。

  “十一五”时期,韶关经济社会发展既充满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韶关市拥有许多可以大有作为的优势条件:能源、原材料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后发优势明显;随着“十大工程”的逐步建成,将使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始终保持适度超前的态势,发展后劲增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韶关市凭借资源、基础、区位、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将成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辐射和转移的前沿阵地,发展机遇良好。

  继续推进三大战略重点

  “十一五”时期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和“建设经济发展、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环境优美的新韶关”为目标,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增长能力,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十一五”时期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按2000年价测算,下同)、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46: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8%和5%,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5分;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自然生态环境更加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强市步伐

  中共韶关市委书记

  韶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覃卫东

  近几年来,我们韶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要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51亿元、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3亿元、增长18.72%。“十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综合竞争实力稳居全省二类地区前列。我们已经积累了加快发展的雄厚基础,逐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张德江同志今年2月在韶关调研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粤北经济强市”的要求,努力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全力加快发展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韶关将始终坚持更加注重加快发展步伐、做大总量,更加注重调整结构,更加注重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五个更加注重”,认真落实“五个必须”的工作任务: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工业化进程,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振韶关工业雄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以“三化”为突破口,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丹霞山和南华禅寺两大品牌效应,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经济强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良好开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新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新环境;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树立新风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形成新机制。三是必须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抓好以交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务、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营造一个比周边地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优、自然生态更美的投资环境。四是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新步伐。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出发,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构建和谐韶关。五是必须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着手,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链接

  韶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接待旅游人数增长20%,旅游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左右。

  本版撰文翟凡刘海斌黄云伍

  本版摄影李宇强何坚强潘文敏

  图:

  端午龙舟赛、亚太地区暨中国汽车拉力赛、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中国区预选区总决赛等活动有效扩大了韶关的知名度。

  5年来,韶关市区新增绿地17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4.6平方米。

  “十五”期间,韶关完成韶钢500万吨钢扩建等31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85.5亿元。

  如今,韶关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建有粤北特色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