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泛珠枢纽韶关新城创业宜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9:43 南方日报

  活力韶关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

  南岭逶迤,北江连绵,创建全国首个森林生态市,韶关精心构建珠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山地广袤,物产富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韶关掀起了山区能源革命,

5年后全市将有近百万农民用上沼气。

  三江六岸天蓝水清,今后五年,还是韶关市区实施战略转型、加快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都市群发展战略,重点扶持发展6个都市群,韶关市区作为粤北中心城市列入其中。韶关市区将由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加工型城市向轻重并举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三产业发达的旅游观光城市和最适宜人居住的山水园林城市转变。

  韶关,有着21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老而年轻。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人口90万人。浈江、武江在市区汇合成北江。韶关市区四周青山环抱,六岸风景如画。工贸旅三业发达,经济繁荣,以芙蓉新城的规划建设为引擎,韶关正朝着成为泛珠三角创业宜居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泛珠黄金通道区位优越

  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处于珠三角资本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连绵区,位于珠三角经济圈发展腹地的前沿,也是红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

  在韶关境内,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5、106、107国道纵贯南北,323国道横穿东西,各类次等级公路紧密相连,构成了方便快捷的公路网络。目前,由韶关市区到广州新机场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广州仅2.5小时车程,到东莞、深圳也不超过3小时车程,市到县的“两小时生活圈”、韶关市区到广州的“两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实现。

  韶关铁路运输尤其发达,韶关火车站是京广铁路的一等站,每天200多趟客货列车在此停靠或始发。武(汉)广(州)客运铁路专线将于2008年全线通车,届时由韶关至广州仅需40多分钟。规划中的龙(岩)赣(州)铁路、韶(关)赣(州)高速公路都贯穿韶关市区或通过部分市县。

  目前,韶关已开通了水运二类口岸,集装箱货轮可在24小时内直达香港、澳门,随着广东大范围的改造、提升内河航运,韶关的水运能力显著增强。

  优越独特的区位加上便捷的交通,将促使韶关从过去珠三角地区的外围城市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核心层城市,成为港澳、珠三角企业进军内地的“桥头堡”,成为海内外客商二次创业的热点地区之一。

  山水之城十年基本成型

  浈江、武江依山绕韶关城南下,在市中心汇成北江,成为珠江一大水系;莲花山、芙蓉山、皇岗山镶坐在韶城三镇,隔江相望,葱绿生辉,天然的地理环境使韶关成为国内少有的山水之城,非常适宜居住置业。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等称号。

  依照韶关城市总体概念规划,韶关按照“拉大框架、搞活经营、提高品位”的要求,围绕城市建成区面积80—100平方公里,人口80万—100万的目标,即将开发建设具有现代都市特色的新城区——芙蓉新城。

  芙蓉新城位于现市区中心西部,紧邻京珠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依偎芙蓉山,面临北江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水城相辉映”的秀美新城。

  芙蓉新城各功能区规划合理,重点建设是新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会展中心、中央商务区、粤北综合商业服务中心和新居住区。

  新行政中心将由政府完全投资。通过新行政中心建设,给市民和投资者传达新区将会有良好发展的预期,并带动地价的升值。

  中央商务区将由政府通过控制土地,实施优惠政策,引导商务楼宇的开发与建设,并吸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央商务区集聚。

  粤北综合商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全由市场导向行为,政府进行用地规划控制和招商引资宣传,其招商引资可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际建设则往往在新区基本形成后才启动。

  新居住区建设将集中在西联片区,其中的山缘地带和滨水地带将成为高档居住区的理想区位。

  按照“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成型、十五年完善提高”的要求,韶关正全面推进市区芙蓉新城建设,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把市区建设成为整个粤北地区的产业集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物流商贸中心。不久的将来,一座“山、水、城相辉映”的特色城市,将像一颗明珠闪烁在粤北大地!

  融入珠三角促进大发展

  韶关市市长徐建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韶关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全市人民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这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结果,是韶关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的结果。

  随着京珠高速公路等5条出省通道的建成,韶关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交通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十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来资金50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重要进展,去年有7个县(市、区)已和合作方签约,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韶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加快融入珠三角,推动两地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韶关是珠三角通往华东、华中地区的大通道,今后几年,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韶赣高速公路、韶赣铁路以及北江航道整治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的华南交通枢纽城市。韶关人口密度全省最低,面积差不多相当于半个珠三角,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空间扩张的优选之地。因此,“十一五”期间,韶关将主动接受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把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以产业对接为重点,积极开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多领域合作与交流,促进韶关工业围绕广州等地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加强协作配套,成为珠三角主导产业的重要环节;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对接珠三角市场,成为珠三角农副产品供应生产基地;促进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对接珠三角消费市场,成为广州、珠三角居民旅游、休闲、度假的优选地。

  从古代珠玑巷人民南迁珠三角开始,韶关与珠三角地区人民频繁往来,形成了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血浓于水的关系。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下,韶关必将加快融入珠三角步伐,实现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与全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韶关掀起山区“燃料革命”

  至2010年全市将有近百万农民用上沼气

  “啪嗒”,开关轻轻一旋,一团蓝蓝的沼气火苗在灶台升起,不到10分钟,一壶水就烧开了。“火大!干净!省时省力!韶关市委、市政府为农民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在韶关市考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在乐昌市北乡镇石角村赖崇科家亲自试用沼气后,指出了使用沼气的几大好处。

  沼气串起生态经济大文章

  韶关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后,农民群众结束了以柴草作燃料的历史,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山体植被,促进了生态平衡。

  据了解,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可产沼气1.6立方米,所产沼气基本可以满足一家4-5口人的日常生活用能,年产沼气584立方米,每立方米按0.6元计算,价值350元,年可节约薪柴1800公斤,价值540元(每百公斤30元)。沼气可点灯,用于照明,还可用沼气热水器洗澡等,年节约电费开支200元左右。

  乐昌市沙坪镇是粤北最典型的石灰岩贫困地区,号称广东“四大金刚”之一,沙坪镇镇委书记华健生算了一笔沼气生态效益账:按石灰岩地区一般家庭每天烧柴草25公斤计,每年需烧柴草9吨多,相当于15亩山岭的柴草生长量。以全镇486户使用沼气计,全镇每年可少消耗4370多吨柴草,相当于保护了7000多亩林地的植被。

  农民用上沼气后,自觉地把人畜粪便、作物秸杆等废弃物投放沼气池,进行密闭无害化处理,带动农村改灶、改燃、改厕、改圈、改水等环境改造,有效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卫生习惯,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5年内沼气覆盖率达50%

  韶关市委、市政府把沼气开发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镇村建设规划,明确从2005年起,用5年时间,每年新增4万户左右,使全市农村20万农户、近百万农民建设使用沼气,沼气覆盖率达到50%左右。

  为减轻农民建池负担,韶关坚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户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采取各级政府补助一点、挂钩部门扶持一点、农户投入多出一点等办法筹集资金,通过各种扶持措施,农户建造一个沼气池自己只需投入800-1000元,大大减轻了农民建池负担。为保证工程质量,韶关各地坚持沼气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培训沼气技术人员2019人,并统一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成功一批。

  据统计,到目前止,韶关全市近6万农户25万农民用上了沼气。沼气投入使用,改变了农民以木柴为燃料生灶做饭传统的“燃料思想”,从而引发了一场“燃料革命”。以“猪-沼-果(菜、烟)”、“蚕-沼-桑”等模式的沼气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农村的燃料结构,沼气给农民带来了“福气”。

  韶关市委、市政府还把推广沼气与建设森林生态市结合起来,封山育林;把推广沼气与农村安居工程、旧村改造结合起来,做好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推动农村“五改”工作,创建生态文明村,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富裕和谐、环境优美、家居清洁的新农村。

  建设珠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韶关创建全国首个森林生态市

  10年内静态投资35亿元,森林覆盖率将超74%

  近来,韶关市各县区积极筹备植树造林行动,一场创建全国第一个森林生态地级市的战役正在这里打响,绿色通道、城镇居住环境绿化美化、城区及出口造林等工程逐一展开。

  韶关远景

  “林在城中”、“城居林中”

  地处粤北的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林地面积126.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省的21%,是广东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已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韶关境内,北江、翁江、新丰江同属珠江水系,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

  从2003年开始,韶关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把粤北山区建成珠三角绿色屏障的号召,创建森林生态市,使韶关山更绿、水更清、空气质量更好,物种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维护更稳定,使全市生态环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生态建设方面为全省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

  经过严格论证,韶关市确定了创建森林生态市的主要目标:从2003年起至2012年止,韶关森林覆盖率超过74%,全市绿化覆盖率达7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城镇绿地率35%,城镇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6.2%、6.6%,形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城乡环境绿化、美化、优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实现“林在城中”、“城居林中”。

  五大工程

  综合效益可达28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韶关市10年内将静态投资35亿元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基础性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采矿废弃地和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地植被恢复等工程;二是绿色通道和生态廊道工程——主要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及江河绿化美化工程;三是建设城镇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四是商品林经营与绿色产业建设工程;五是包括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资源林政管理在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工程。通过这五大工程,韶关将探求一条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取向的资源开发利用新路,实现韶关林业“二次创业”。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指出:创建森林生态市是实现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的重要途径,韶关的森林生态市建设将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新时期林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而对韶关创建森林生态市的效益评估则表明,10年后,韶关将实现“村在树中,镇在绿中,城市在森林中,道路在绿带中”的美丽图景,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价值将达2800亿元,增加值可超900亿元。

  本版撰文:刘海斌黄云伍张波

  本版摄影:童铜韶李宇强

  图:

  山水辉映、功能齐全的芙蓉新城的规划建设,将极大地强化韶关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

  韶关森林覆盖率达71.2%,有动植物种类3433种,是当今世界同一纬度中最好的绿洲之一,韶关众多的旅游胜地已吸引越来越多珠三角游客前来度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