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一五"河北谋变⑥ 主题词:和谐河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0:13 河北日报

  2006两会 纵深 “十一五”河北谋变⑥ 主题词:和谐河北

  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

  核心提示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和谐河北纳入发展的内涵,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摘自《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1、建设“温暖河北”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句话,在代表、委员们讨论或者接受记者采访时,经常可以听到。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42个疾控项目和106个医疗救治项目基本建成,450个乡镇卫生院、37个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展到11个县(市)。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省目前卫生医疗事业状况不容乐观———每千人口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在城市分别为5.06张和7.53人,在农村只有1.35张和1.99人,城镇居民中仍有41%的不能享受医疗保障,农村居民则达到90%。而根据全省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我省城乡居民因经济困难等原因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为22.15%,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高达42.56%。

  范永录代表指出,目前我省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其中又有80%集中在大中医院。由此造成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些地方的医患矛盾还很尖锐。

  “生存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这项权利都没有保障,建设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了。”张志民代表说,能看病、看得起病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让张志民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我省的高度重视。《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治能力。”

  代表、委员们纷纷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面临各种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事求是,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医疗等问题,更充满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仅从今年的财政预算草案支出安排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安排资金53.9亿元,用于落实“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政策;安排就业再就业工程建设资金2.1亿元,支持增加就业岗位和再就业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安排补助资金1.38亿元,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安排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经费1.91亿元……

  范永录代表特别提出了《纲要》中两个让他非常感动的地方: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扩面重点,将基本养老保险扩大到所有就业人员;支持城市福利型养老院、城乡儿童福利院、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社会福利事业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让所有人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那是一幅多么温暖、多么动人的景象啊!”范永录说。

  2、打造“安定河北” 用公平正义保障安居乐业

  “今年我们开的第一个会,不是安排今年要生产多少吨煤,而是安排安全生产工作。”金牛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委员口气有些沉重。

  王社平今年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如何确保安全生产的。他说,第一要有一个严格的法规,第二,要严格执行这个法规,第三,还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保证执法过程中不出现人为干扰因素。

  去年省内外频频发生的矿难让他感触颇深:“安居才能乐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重大。”

  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是我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不少代表、委员指出,除了安全生产之外,还有许多涉及安定、安全的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餐饮等市场的卫生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武义青委员认为,按照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来看,目前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初中期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阶段。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妥善解决。

  省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去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800美元,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我省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偏低、就业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社会保障低水平徘徊、水资源过度消耗制约可持续发展、行政成本过大、行政效率较低等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一些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却又因为表达渠道受阻,很容易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爆发,形成群访事件甚至公众事件,解决的关键在于公平、公正。正如代表、委员们纷纷指出的那样,保证河北是一个“安定河北”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张志民代表提醒记者注意:“社会需要公平,这个公平是指机会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他说,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人们的获得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是指排除了权力、先天身份制约的机会均等。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政府要淡化过重的经济管理者的色彩,凸显其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交易平台。”郭世刚委员说。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受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不平衡这一根本因素的制约,彻底消除不公正现象,完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同时也应看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扭转目前社会发展中的失衡现象,逐步建立起既存在差别又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

  3、创建“文明河北” 燕赵大地绽放精神文明之花

  “早先很多地方街头都安装了不锈钢垃圾桶,又美观、又结实,可是用不了多久就被破坏了,甚至被盗了。”李建新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和谐社会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自身道德做起。”

  代表、委员们指出,《纲要》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向善、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这段话点出了构建文明河北工作的抓手。

  “十五”期间,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行为习惯、文明作风更是产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已经有14%的行政村进入了先进行列。

  2005年,我省组织的许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9月间,以“英雄河北”为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和交响音乐会产生了巨大反响,文化部门举办了电影巡映活动,300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为全省农民放映了1000部适合农村观众口味的优秀科教片、故事片,总场次超过10000场。

  更重要的是,我省文化工程建设收效十分明显。目前,全省共有群艺馆12个、文化馆160多个、文化站1900多个、公共图书馆14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60多座。到2005年底,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6630个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广播和电视的农村覆盖率分别达到98.43%和98.39%。代表、委员们欣喜地指出,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和道德素质、文化水平。

  为了落实《纲要》提出的精神文明创建目标,据省财政厅介绍,今年将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4.05亿元资金,用于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等大型群众性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广播电视投入、全民健身运动和推动传统文化艺术创新、支持精品生产。

  “我们正走在一条不断提高人民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道路上。”代表、委员们满怀信心地指出,当精神文明之花绽放在燕赵大地,和谐河北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报记者 徐国栋

  背景

  四大公共事业今年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促进社会进步,是建设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根据2006年省本级预算(草案),今年我省将大大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教育:17.8亿元

  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7.8亿元,其中4.8亿元主要用于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3.2亿元用于支持高校教育质量,9.5亿元主要用于民办公助二级学院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及高校还贷支出。此外还有3000万元高中及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2到3个省级重点建设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批示范性专业。

  ■科技:1.48亿元

  安排科技专项资金1.48亿元,主要用于事关全省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型产业形成的关键技术领域,推动全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和科普工作。

  ■农村医疗:1.34亿元

  安排专项经费1.34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支持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设备更新工程及农村妇幼防疫;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以及支持重点医学学科建设、临床用血安全和提高应急救治水平。

  ■环境:14.22亿元

  预算资金14.22亿元。其中2.83亿元用于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6.76亿元用于矿产资源、地质环境、海洋和耕地的勘察、保护与利用;3.87亿元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家园(沼气)项目和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0.28亿元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的重大项目;0.49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免费技术服务和支持困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

  直通车

  “和谐”四盼

  ■一盼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

  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范永录代表

  ■二盼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严政令,出重拳、下猛药,减少、直至杜绝交通肇事、环境污染,特别是矿难等重大行政责任事故,让人们具有真正的安全感。

  ———王社平委员

  ■三盼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考核和督查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到位,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普九”债务。

  ———武金琢委员

  ■四盼加大公共卫生支持力度

  要尽快制定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协调的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合理的药品、医疗价格机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卫生医疗保险体系,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杨玉忠代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