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多少招聘大会可以不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3:21 信息时报

  社会观察家

  康劲经济研究员

  新春伊始,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各类专场招聘会在频繁登场,其景象可谓是“盛况空前”。但是根据历年来的经验,人们对应届大学生能否通过这种招聘会找到合适的就业

岗位,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同时,大家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在寒窗苦读十数载的学子们都推进招聘会场,难道是国家就业制度的首要选择吗?

  据2月19日的《信息时报》报道,在新春后广州的首场招聘会上,近500家用人单位吸引了3万余毕业生求职,根据广州的承受能力,8个应聘者只有1人遂愿。在招聘会现场,由于天公不作美,寒风夹细雨将求职学生冻得脸发青手发抖,饥寒交迫中,一些实在受不了的大学生只好轮流排队。有求职者说,“我花3个小时排队才有1分钟的面试机会,找工作实在太难了!”从广州的招聘会大致可看清全国的就业形势,面对招聘会场里的残酷竞争和学生们的执着坚韧,我们有理由质问:招聘会就是毕业生踏上就业的惟一桥梁吗?

  那种动辄上百家企业、上万名学生参加的招聘会,在国外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多数国家的学生都是在高校和政府联合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有序的进入就业市场。在英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就是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并经常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在俄罗斯,有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中心,每所院校还有相应的机构,教育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密切跟踪,帮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德国,国家劳动总局及各州联邦政府的劳动局建立了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可用电脑登录,免费共享就业信息。在美国,劳工部就业统计局有2000名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发布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这种预测结果会结集出版,为毕业生服务,成为人手一册的就业“圣经”……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由政府和高校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是促进应届毕业生有序就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国内各高校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是,有许多就业指导机构除了收集几月几日哪里有招聘大会的信息,并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外,别无作为。结果,就业指导机构成了招聘大会的组织者之一。如果这些机构能够详细搜集用人信息,并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和用人单位定向接洽,不仅能够免除学子们的盲目赶场,而且也可以促使就业工作走上有序、规范的轨道。

  说起目前的各类招聘大会和学生们的盲目赶场,许多人都有劳民伤财之憾。大学的学习时间原本非常宝贵,可是,许多学子不得不用大半年的时间,天南海北奔波于各类招聘会场,精心制作的求职简历递出去常常石沉大海。但是,由于国家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和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许多学生对招聘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就业乃民生之本。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普及率仅有0.56%的当代中国,每一个高校的毕业生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如何保证他们顺利就业,政府和社会都应视为一项重大课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