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禁令为何攻不进“土围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7:14 国际在线

  作者:毛飞

  随着国家发改委的曝光,榜上有名的几家高校相继“服软”,表示要退回多收的费用并认真整改——除了南京审计学院,该学院的学生处负责人认为所谓“乱收费”一说是“胡扯”。

  依据发改委的报告,南京审计学院有两项“罪名”:一是“专升本”收费超过国家规定,二是招生中收取“赞助费”。而该院的辩解理由堪称“理直气壮”:关于“专升本”收费,他们号称有政策依据——这个依据是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下发的一个文件;关于“赞助费”,他们的理由是“各个高校都在这样做”。

  我一直以为“潜规则”是上不得台面的,没料到居然有人会把它当作辩护理由。在“显规则”的语境下,“专生本”收费和“赞助费”都是没有正当性的。2004年3月,教育部等七个部委就联合下发《关于2004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禁止向学生收取‘转专业费’、‘赞助费’、‘扩招费’、‘定向费’、‘跨地区建设费’、‘专升本费’、‘假期住宿费’、‘补考费’等国家统一规定项目之外的费用”。无论是按旧标准收“专转本”费还是靠“点招”收“赞助费”,都是弥散在各高校间、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种规则虽广受认同,但与国家法令明示的“显规则”背道而驰。国家发改委在“显规则”的语境下指责南京审计学院“乱收费”,南京审计学院却以“潜规则”作为指斥发改委“胡扯”的理由;我怀疑该学院“错把杭州作汴州”,把“潜规则”错当了“显规则”。

  现在能出现这种错误,只能证明“潜规则”以绝对优势压倒了“显规则”。这警示我们需要反思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实际成效。近年来,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治理“乱收费”的禁令一个接一个,但收效甚微。放眼望去,禁令上传下达,从最高的国家教育部到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再到各大高校——一竿子捅到底,权力链条好像是清晰明了的。然而,仔细一看,真正的景象是:一个教育部孤零零高高在上,四野尽是深沟高垒的“土围子”。这些“土围子”封闭、坚固,严丝合缝、水泼不进,不论禁令是多少部委联合发布的,一概攻不进去;在“土围子”里头,正大光明登上了支配地位的是与“显规则”格格不入的“潜规则”。在里边生活得久了,人们难免思维错乱,把“土围子”里有效的“潜规则”错当成通行天下的“显规则”。

  “土围子”里的高校享尽齐人之福,他们开动“乱收费”这台高性能的抽水机,心安理得地抽取无数家庭的多年积蓄。不过,以高校一己之力绝对不能筑造起如此坚固的“土围子”。坚固的围墙建立在讳莫如深的“共同利益”之上——同盟者是拥有权力的某些政府主管部门。在某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技艺娴熟地消解着国家禁令的威力;明智的旁观、适时的沉默、意味深长的文字游戏,主管部门与高校心有灵犀一点通,默默维护着“潜规则”的绝对权威,共同守护着“土围子”。

  治理教育“乱收费”,就是在“土围子”前面打攻坚战。担任主攻的是教育部门,守城的有时也是教育部门——这或许是禁令进不了“土围子”的原因之一。虽然人们期望教育部门在治理教育乱收费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面对“土围子”遍地的现实,教育部门恐怕需要首先进行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