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都未来之路要高密还是要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5:32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成都未来之路要高密还是要和谐?
10~20年后成都是什么样子?

  观点一:高密度型城市

  2006年2月9日,《成都晚报》报道,著名文学家周立波在文学界掀起《暴风骤雨》56年后,他的孙子经济学者周牧之也掀起了一场“暴风骤雨”———2004年,周牧之在国内

率先提出“高密度城市社会来临”的观点。

  周牧之认为,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成都必然要走高密度城市这条路,如果规划、调控得当,未来的成都将可能成为一座拥有3000万人口,高效率、高集约的高密度城市。20年后成都人口3000万……

  观点二:和谐发展型城市

  就在此后5天,本报报道了由成都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之一“成都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课题,该课题通过了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专家的评审。根据《成都市统计年鉴2003》,估计到2010年,成都人口将达到1109万人,2020年增长至1204万人,至2030年则达到1299万人。成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外来人口进入成都的门槛,以保障成都的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成都未来到底什么样?到底是人在控制城市发展,还是在发展中控制城市?目前还没有定论。高密成都也好,和谐成都也好,都是一种观点,一条思路。

  □未来成都·游子之虑

  向高密发展是不明智之举

  “成都其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爱成都,才不得不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曾在成都电子科大毕业、现为重庆大学教师的杨先生给成都市市长信箱寄来一封“家书”,他言词之间透露出对成都的痴痴迷恋和黯然神伤。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成都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这些东西正在随着城市改造而迅速消失。”杨先生说,“最近成都又抛出建设高密成都,到2020年发展为3000万城市人口的恢宏计划。现在全世界都在反思以前的发展方式,那种建设摩天大楼恐龙式的大城市被普遍认为是不明智之举。

  “我所钟爱的成都正在一步一步消失,可能这也是很多人的感觉。希望成都市的决策层意识到形势的危急性,保卫成都,保卫千年文化传承的文化底蕴已不是传言。”杨先生在信末结尾:“因为我骨子里爱着成都,所以我要尽力保卫成都。”

  □未来成都·现状调查

  成都适宜居住在于休闲舒适

  有读者认为杨先生的说法是危言耸听,成都还是有很多古色古韵的文化片区,成都市也在大力保护,比如声誉高涨的宽巷子、窄巷子,大慈寺片区、文殊院片区。

  2005年,受诚毅投资股份(厦门)有限公司委托,《商务周刊》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近联合进行了一次名为“中国宜居城市榜”的探索性调查研究。

  上海名列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榜首,大连位居第二,北京、广州分别列为第三、四名,成都排名第五。在这项调查中,论及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时,分别有47.9%、46.1%和43.9%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成为“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社会保障水平”等其他因素。认为成都是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的被调查对象中,有35.3%的人是因为成都“休闲、舒适”。

  □未来成都·各方观点

  人口3000万这个数据咋来的?

  本报记者对市民们做了一次随机调查。有市民认为高密会带来就业压力,导致住房紧张,各种费用上涨;而也有读者指出,正是成都人引以为傲的休闲和舒适阻止了城市的发展。

  正方:跟3000万人抢饭碗,我怕!

  市民周先生:成都现有1000多万人口的情况下,就业很艰难,大学生找工作都不容易。如果在城市产业结构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便大搞高密成都,建大城市,恐怕就业会日益紧张,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或许你会给我说,人口多了,就业机会也会多了,可我一想到要和3000万人竞争一个饭碗就害怕。

  陈女士也忧虑,如果建设高密成都,成都目前本已紧张的住房、水、电,气以及交通这些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能不能满足大成都的需求,费用会不会上涨。

  反方:悠闲日子阻碍城市发展

  市民曾先生:“成都人‘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的悠闲日子早该不流行了。”在曾先生眼里,成都人一向引以自豪的“悠闲”日子正是阻碍城市高效率运转的病根,“打造现代化成都、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提高竞争才是城市发展之路。”成都是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西部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大量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在这里汇集,势必带来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因此,发展成大成都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打造高密成都也是势在必行。

  专家:不能打破城市链条

  “高密成都”、“和谐成都”两种观点中,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罗鹏更倾向于建设和谐成都。

  罗鹏讲了个故事:一座深山来了一男一女,他们在这里安居落户,过着砍柴、打猎的原始生活。后来,他们有了儿女,儿女又有了儿女,房子不够住,于是他们砍树建房;树少了,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稀少,他们每个人分配的食物越来越少了;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和衣物,他们把森林里的一些珍贵药材、树木拿到山下换钱以购买物品。锦衣玉食的日子很快过完了,苍翠的树林只剩下光秃秃的村桩、动物难觅踪迹、肥沃的泥土变成荒田。

  罗鹏笑着摇摇头: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个3000万的数据的。一个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度的,3000万人口之下,成都如何向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确保引进更多企业以提供就业的情况下,又如何平衡环境污染问题?

  早报记者郑其罗巨浪摄影劳稔麦朵

  □相关链接

  城市规划调整要听公众意见

  据新华社电建设部有关负责人21日说,编制城市规划要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当城市详细规划调整时,调整方案也应当向社会公开,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公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