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眼中的新农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5: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刚刚从豫北山乡演出归来,杨华瑞仍然沉浸在留恋的情绪之中。“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朝阳沟》中的一句唱词,道出了她的心里话。 “现在的农村真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农村小住几日,杨华瑞对城市生活竟然有些 风风雨雨数十载,但杨华瑞在豫剧《朝阳沟》中塑造的“银环妈”形象,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当年的“银环妈”却是一个瞧不起农村的“城里人”,女儿银环要下乡搞科学种田,她却极力阻止,气得“一蹦多高”。“还不是觉得农村苦、农村穷,怕闺女到农村没出息嘛!”说着说着,杨华瑞就进入了剧情。 “现在的农村变化太大,简直就是一天一个样——看病有保险,种地不交税,生活越过越美——当年的‘朝阳沟’可没法比!”杨华瑞的脸上充满了朝阳:“看样子,以后新农村会越建越好,我和老伴经常商量,干脆就去乡下养老吧,肯定能多活几十年。” 新农村咋建?说起这个“大题目”,这位74岁的老艺术家用了一个年轻的名词:“反哺”。杨华瑞认为,过去农村对城市的支持太大太多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如今,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应该对农村面貌的改变有所奉献,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对新农村尽一份力量。 那么,新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杨华瑞觉得,是科学,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的指导。杨华瑞笑言:“如果今天我还是‘银环妈’,一定会鼓励闺女到农村去,当一个农业科学家!”②7 □本报记者王映 “为农民,我愿做得更多” 像所有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一样,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薛喜梅,对她曾战斗工作过12年的郏县广阔天地乡的农民朋友,一直都怀着深厚的情谊。 “农民太需要帮助了!”因为有这样一段特殊经历,城市长大的薛喜梅称自己是农民的女儿。 当年在郏县,薛喜梅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和老乡们战天斗地,把自己完完全全变成一个农民,为改变当地面貌奉献青春,在那样的艰苦时代和农民结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离开郏县后,薛喜梅仍然怀着深厚的感情,从未间断过对那里农民的帮助: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回去一趟,或带去种子新品种,或带去农业专家,或带去致富信息,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她的诺言。 “我只是想力所能及地为老乡们做些事,只要他们能富起来,我愿做得更多!”薛喜梅说。 不仅自己无私帮助,她还不断动员其他人帮农支农,农大的教授,农科院的专家……她甚至还召集过当年曾下过乡的知识青年集体回去,各人发挥各人的优势,为农民做些事情。 “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少,要想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只靠他们自己,力量太单薄了。”薛喜梅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享受到了多得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农民提供帮助。 “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有稳定的收入,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整洁的生活环境,有好的学校让孩子们上学,看病就医不用再跑远路!”薛喜梅希望她曾生活过的郏县广阔天地乡,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样的“新农村”。②9 □本报记者杨凌 “建设新农村也是我们的事”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技术顾问的王伟,常回忆起他求学时课余卖菜的经历。 “过去,当个农村人太苦了!我十几岁时,因家里穷,常常自己骑车驮着一车菜,花个把小时从郑州郊区骑到市里,到菜市场把菜卖出去,‘课外作业’才算完成。”在王伟看来,虽说农村生活的磨砺培养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但是,那时候,他还是梦想当个城里人。 “现在老家人几乎每家都买了农用机动三轮车,油门一踩,十几分钟就能到批发市场。”更多的便利不仅仅表现在卖菜上。以前进趟城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搭上车,而现在公交线路不断延伸,出了村口就有车站;以前农村电器很少见,现在不仅家家户户有电器,而且电器品种多了,换得也频繁了。 城乡距离在缩短,家庭生活在改善,但这些还不能让王伟和他的乡亲们满足。“农民能不能也像城里人一样参加社会保险、买到经济适用房?把村庄规划得像小区一样?”尽管从事的是网络技术工作,但对农民的城市化生存这些“非技术”问题王伟也很关心。 “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民的事,也是我们的事。”像许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王伟一直都关注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毕竟我们好多亲朋好友还在农村,和家乡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前两天,王伟父亲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今年家里人看病也能报销了。这个让王伟兴奋的消息更确切地说法是:今年郑州市的全部农民都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每人每年交10元钱,看病即可按比例报销,最高可达1万元。 “我最盼望的是,农民打工不出村,看病不进城,啥时候城里人也想当个农村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王伟由衷地说。②7 □本报记者郭津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