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火“炖”出郭德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00 新华网

  搜检中国媒体,郭德纲无疑是2006开年以来出现频率最多的人名。在这位草根相声演员的“火”愈演愈烈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郭德纲成功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郭德纲还能坚守多久?他是否是快餐文化时代又一场昙花一现的“媒体盛宴”?

  天赋+勤奋,火了郭德刚

  

  郭德纲,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天津十年相声曲艺童子功出身,三上北京“想混个人样儿出来”,最落魄时身无分文将呼机当了十元钱疗病充饥。几经磨难之后,1996年组建“德云社”,十年风雨,终守得“云开见日月”。他的相声专场已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甚至在北京演出时还创下返场22次的相声演出新纪录。

  

小火“炖”出郭德纲

  郭德纲精通许多传统段子,虽然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相当多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

  其实,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并不是最早进行小剧场演出的民间相声团体。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天津茶馆相声已然开始,至今已形成两个颇具规模的相声团队,每周固定在天津上演近30场。当年尚未出名的郭德纲就经常或回天津借场说相声,或借天津的名演员参加“德云社”在北京的演出。10年之后,却只有郭德纲“火烧”全国。

  与郭德纲熟识多年,见证了他成功每一步的天津市喜剧创作中心主任,哈哈笑艺术团团长宋勇说:“郭德纲有天赋,他长相周正,有一副好嗓子,而且在传统戏曲曲艺氛围浓厚、出过多位相声大师的天津学过多种戏剧、曲艺,基本功扎实。此外他非常勤奋,当年‘德云社’请‘哈哈笑’的演员参加演出,往往是我们的演员演完一个段子,他马上学习、整理并加以改编、创新。我认识的相声演员中也只有当年冯巩的勤奋能和他一比。而且他的相声团队有不少大学生参加,知识层次较高,创新能力强。所有因素加起来,该郭德纲红了。”

  

小火“炖”出郭德纲

  2005年11月,郭德纲在天津中华大剧院举办了个人专场,当时的情况是一票难求。

  个子不高、胖胖的、光头,和周围人说话也不时抖出个包袱,这是记者看到的郭德纲。

  “有人拿我跟超女比,这不太适合。我与她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个人铺垫得太多,我在剧场里铺垫了整整10年,所以,要用厚积薄发可能更准确一点。我绝对不属于‘一夜成名’。而是有点小火炖汤的意思。至于我成名的原因绝不是我个人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相声自身的特有魅力,以及创造了这门艺术的前辈们的潜心挖掘。人们需要相声。德云社的成功,也是给其他团体一个启发,我们完全民营,整整10年苦心经营,在努力培养演员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今天,相声只不过与观众产生了撞击,所以有人认为是我们出名了。”郭德纲说。“成名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某些同行不努力。”说到这点郭德纲倒是毫不谦虚。

  复归相声本色 赢得民间喝彩

  曲艺评论家、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常祥霖认为,对郭德刚的喝彩首先是来自民间,在民间的一片喝彩声中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进而才产生了“22次返场”、“一票难求”等等越来越邪乎的传言。其实,就郭德刚本身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品味而言,让我有一种久违了的庙会文化的感觉。在他相声里随处表现的市井生活、市民趣味,满足了都市生活族的好奇心或窥探欲。所以,发现郭德刚和当初发现马季、姜昆等人的感觉并不完全不一样。但是,“郭德刚旋风”之所以能够刮得起来,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相声艺术市场的供不应求;二是受众群体呼唤本色相声;三是郭德刚本人的相声艺术积累和技能表现是难得的;四是主流相声队伍在生产机制、运营方式遇到挑战。

  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薛宝琨说:“我在网上看过郭德纲的相声,很喜欢,就是我印象中的老派相声的感觉。相声的真正魅力在于跟观众的面对面交流。郭德纲正是通过复归相声小剧场的形式,用自己的相声、形象告诉了跟他一样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尴尬、如何超越。他还复归了相声的平民意识:相声是俗的艺术,要想在其中发现诗情画意、哲理思辩很难,全部是贴近生活的东西。郭德纲真实、白俗,表演自然,所以受到普通人的欢迎。人们追捧他实质是对贵族化新派相声的匡正,是相声不可抗拒的要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必然。”

  作为相声界的前辈,姜昆对郭德纲进行了一番评价:“他的相声比我贴近群众,比如他说‘我坐300来的’,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老百姓都知道‘300’指的是公共汽车。我常年开车,所以比较陌生。”

  

小火“炖”出郭德纲

  郭德纲在舞台上 (资料图片)

  散打评书创始人李伯清刚刚与郭德纲一起参加完湖南卫视元宵晚会,他告诉记者:“我仔细听过他晚会上说的段子,内容并不是完全创新的,大部分还是传统段子的再加工,即便这样为什么还能得到观众的喝彩,原因很简单: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老百姓从情感上认同。他和群众之间距离很亲近,没有艺术家和观众的距离。

  对郭德刚的追捧还能持续多久?

  对于郭德纲的“火”,圈内的许多人仅仅有所耳闻,真正看过现场演出的并不多,姜昆、冯巩等一些著名相声演员大都担心郭德纲会像太阳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希望今后他的相声段子一定避免庸俗化,不要因为只要能让观众笑,就不惜一切手段,节目通俗而不庸俗是相声安身立命的根本”姜昆说。

  常祥霖说:“郭德纲曾创下返场22次的纪录,从数量说,他创造了相声演出返场之“最”,甚至可以载入吉尼斯记录,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是他的相声艺术表现之“最”了。很多媒体对此津津乐道。这是缺乏艺术科学的态度。返场,属于礼貌性的加演,有“答谢”“饶一点儿”的含义,演员在台上始终应当有分寸意识,“人来疯”和无控制的表现不是成熟的艺术家。前辈曲艺家李润杰曾说过,“掌声笑声都是考验”!其中含义值得揣摩。

  

小火“炖”出郭德纲

  郭德纲把相声说进大剧场

  宋勇说:“在相声界,我对郭德纲持‘褒’的态度。但现在对他的宣传报道完全是大师级的感觉,这也不正常:郭德纲只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活儿’不错,但从专业角度也有不少毛病。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大火”就会毁了这个孩子。从这点说我倒觉得该给郭德纲热降降温。不过我想郭德纲应该不会衰落下去,现在相声回归剧场如鱼得水,就看他说的、写的怎么抓住这个时机。

  谈到自己现在的“火”,郭德纲表示出“继承传统就不会饿死”的鲜明观点。

  他说:“火到1000分,不是一夜得到的,而是从1分2分开始一分分积累的,只是我们积攒到900分时,刚好媒体开始关注了,使900分迅速增加到1000分而已。就算我们不再努力维持现状,这种火我相信也会持续上几年,况且我们不会不努力,名利不是我的目的。我很有信心,它不会凉下去的。”

  他强调:“一个相声演员在继承了传统的东西以后,就可以大踏步往前走,不用害怕,因为袋中有粮、心里不慌,不会饿死在相声的路上。好的相声演员是半个心理学家,得变着法儿地让观众乐,但你今天在天桥上听相声给钱了,明天还说一样的,你肯定不会给钱,所以相声的与时俱进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我现在演出这么多,当然每天都得有新东西,否则观众不会接受我。”

  刚刚粉碎“四人帮”就开始为振兴传统相声奔走呼喊的薛宝琨表示:郭德纲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但他的相声也只是做到了复归传统,还做不到更进一步表达世情民愿、塑造人物。如果他总是说现在的段子,即使比别人坚持得久一些,但迟早会衰落的。在外界的喧嚣中,郭德纲如果能真正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成就会更大。

  三“关”考量郭德纲

  郭德纲火了,也成了大小电视台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能在不同频道看到他特有的笑脸。他自己也曾说过:现在一个月要接受100多次媒体采访。

  记者采访时,郭德纲强调自己与电视并不对立:“我这10年从没断过在电视上说相声,有人批评我,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现在太关注我了,我心态从来没变,但有些人心态却变了,就想我天天都在剧场里演出,突然有天没来,马上就会有人想听听解释。”但这并不能打消人们的担心。

  

小火“炖”出郭德纲

  郭德纲亮相大剧场 一票难求急坏“钢丝”

  关注茶馆相声多年的张辉是位天津相声迷,他从2004年底就注意并开始搜集郭德纲的相声。他说,任何事的“大火”都不会是一种常态,郭德刚热肯定也会慢慢降温并趋于正常和平静。因此最担心的不是他还能‘火’多久,而是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郭德纲剧场相声的艺德能坚守多久?

  他说:郭德纲火了,约他演出、采访的也排起了大队。按他现在的身价,参加一个地方电视台节目出场费至少也有几万元。而“天桥乐”仅能容纳500人,按20元一张票算,演出一场整个“德云社”收入不过1万元。现在郭德刚还能分出多少时间、精力给“天桥乐”和最爱他的剧场观众,这种坚守能持续多久,都不免让人怀疑。毕竟做到远离诱惑、从容淡定比口头上说说难得多。

  郭德刚成功于剧场相声,但真正使他被广泛认可甚至于口耳相传的是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张辉说:“互联网帮了郭德纲,也给成名后的他带来更大挑战。人总是要不停地寻求更高层次笑的刺激,一段相声听熟了,不过瘾了,就希望听到更新、更逗的段子。满足剧场观众的这种需求相对简单。但现在更多的人是通过互联网欣赏郭德纲的相声,由于便捷和集中,相声迷们的胃口也变大了,就算郭德纲会600多个段子,在网上一年多也就听得差不多了。郭德纲得用什么样的创作速度和创新能力,才能避免人们审美疲劳对他是个新挑战。”

  如何实现艺术的精进,更是功成名就的郭德纲面临的重大问题。

  薛宝琨说,喜剧和悲剧的结合是喜剧的最高境界,可笑性代替不了喜剧性。现在郭德纲的相声“活儿”不错,但也仅仅是给人以快感,缺乏美感,相声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其中不仅有笑还有不可笑甚至苦涩。郭德纲需要深邃、内敛一些东西。此外,他还要在反映世情民愿、塑造属于自己的相声人物上实现突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