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文明“罚”不出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59 四川在线

  今年,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宠物随地便溺等突出不文明行为,北京市将配置保洁桶(箱),在上面放置纳痰袋,同时将增强即时处罚、现场曝光力度,随地吐痰最高将罚款50元。昨天上午,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在举行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新京报》2月20日)

  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宠物随地便溺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加大处罚的力度,说实话
,我是不怎么赞成的,也对其做法表示出极大的怀疑,因为道理很简单,靠这种简单的罚款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无法根治“不文明现象”,别说“治本”,恐怕连“标”也治不了,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极为不好的负面影响,文明并不是靠“罚”出来的,“罚”出来的“文明”也不是什么文明,更不是什么“好文明”。对这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并不值得提倡,但这或许只是一种现实无奈的选择,是管理者对此行为的一种茫然与无助。于是,“以罚代管”便天然地成为了管理者的第一选择,因为在一些管理者看来,处罚是一种“最高选择”,它可以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让人罚不起,会心疼钱,而如此一来,“不文明”也就被迫变的“文明”起来了。

  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罚的确很着其他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它的震慑作用也的确十分明显,但这样换来的“文明”毕竟无法长久,是也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的。比如,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两面人”,白天有人监管时,随地吐痰可能会考虑到将受到处罚,我便有所收敛,变的“文明”起来,而晚上无人监管,我又撕下“面具”,重新“不文明”;此地“不文明”会遭到处罚,我便“老实”些,彼地“不文明”并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便依然“我行我素”,对文明置之不理,而倘若如此,这罚又有何用呢?与处罚的措施相比较,我更青睐于文化与知识的宣传与熏陶,以此增强公民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这虽然有一个艰难与漫长的过程,而其所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是解决城市“不文明”行为的更高境界,也是城市未来管理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