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港报:破解数十年三农困局 中国政坛出现"重农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0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2日电 香港明报今日发表署名“欧阳五”的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坛出现“重农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乡村社会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高层解决“三农”困局的新思考:“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减少农民数目,进而实现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却代替不了现代乡村社会的建设。

  文章说,作为中国特色的政策讨论与宣示平台,一年一度的“两会”下周末将开幕,审议关乎未来5年发展的“十一五”规划。随着会期临近,观察人士发现,今年“两会”的最高潮部分将不是审议规划,而是中国新一代领导层持续升温的“重农政治”将成为热中之热点。

  文章注意到,去年10月中共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后通过政策档、官员表态、媒体宣传,将其上升到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念同等重要的政治高度。

  中国政坛为何出现“重农热”?有学者指出,中国“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具紧迫性。实际上,胡温甫一主政就遭遇“三农”困局:粮食减产、农民增收乏力、城乡差距扩大,此乃中国“三农”难题数十年之累积,更是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农业社会日趋衰败。

  文章指出,“三农”事关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说取消征收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属“救急”之举,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乡村社会的建设,则体现了中国高层解决“三农”困局的新思考:“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减少农民数目,进而实现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却代替不了现代乡村社会的建设。

  近年来,农民负担大幅减轻乃至取消,但农民收入的增加却愈来愈倚赖进城务工,造成农村经济和社会日趋空心化。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在城市边缘生存,环境恶劣;农村留守老人享受不到亲情,备感孤独;留守孩子得不到照顾,教育成为大问题。城乡社会的裂痕在弥合中加剧,不稳定因素急升,危及中国的和谐与发展。所以,胡锦涛用心良苦地用20字描画中国现代乡村图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文章认为,该目标体现了中国认识“三农”问题的进步,不过,这一政策宣示的背后究竟能配套何种有效方略?“重农政治”到现在还有多少问题没有厘清?诸如此类的众多问题,不但是“两会”主题,也是中国发展之谜题,和谐社会建设之难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