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霍山生态建设吸引农民工回潮  [绿色创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19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潘骞

  收入比在外打工多空气也比外地好去安徽省霍山县采访,初来乍到记者就发现不寻常处:正值春运期间,霍山车站似乎没有其他地方车站熙攘嘈杂,县环保局的唐副局长揭开了这个秘密,她告诉记者,霍山县近年来发展生态经济,就业率上升,出现了农民工回潮的现象,前些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纷纷回乡工作,理由是“收入比在外地打工多,空气也比外地

好”。据介绍,去年广东一些企业来霍山招收农民工,几乎是无人问津。住在宾馆里,记者发现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有来投资的、有来订购生态产品的,还有从江西、陕西、浙江和安徽本省的县市赶来考察霍山生态经济发展的。

  让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

  霍山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因其自然植被保护良好、生物资源丰富而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早在本世纪初,霍山就开始根据自身县情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科学论证,他们选择了走“生态立县”的发展道路。先后邀请北京、合肥、南京、上海等地专家做充分调研论证。经过普查生态资源等详实的基础工作,于2001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全县统一了思想,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战略,他们瞄准生态环境优势,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统筹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他们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就完成了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成功转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率100%、老污染源达标率98%以上,形成了酿造、精细化工、机电、轻工等工业体系,同时建立了有机农产品规模生产研发深加工体系,并创出了几十个全国知名品牌,到2005年底,霍山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亿元、人均突破1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7元。三次产业比为15∶59∶26,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县域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

  乡镇工作重心转移到生态建设上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这对于正在成为生态经济明珠的霍山县来说,无疑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他们确立了建设生态县,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霍山的蓝图。

  霍山作为县域经济体,根据中央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为此,以全面建设生态县为抓手,从优化机制、实施生态工程等六个方面全面展开了生态县建设工作。

  优化生态建设管理体制上,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分5类管理。全县16个乡镇全部设立了行政级别与乡镇平级“生态办公室”,把乡镇工作重心转移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经济、改变农村居住环境以及普及生态文化知识方面。

  生态农业方面,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把茶叶、板栗、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绿色、有机产品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利用、种、养殖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一些大宾馆也纷纷在农村建立了自己独立的“菜园子”,更进一步地激活了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

  生态林业与生态工业方面,“管死实心的,放开空心的”,即对树木实行严格管理,对于速生的竹类全面放开,因此,既保证了良好的森林覆盖,同时又优化了竹制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县里的竹制品市场尤其看好。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发展工业,对工业园区实行“生态化改造”。

  加快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建设。在农村以自然村庄为单位,因地制宜,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一家一户进行规划,以每年5000户的速度进行生态家园建设。同时加强了对古典民宅、古桥、古建筑的保护,挖掘与发扬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绘画、民间工艺等文化形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