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德里达在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36 上海青年报

  ■文/李平

  2004年10月,法国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逝世。这个消息是如此突然,以至于令人难以相信———就是在3年前的2001年9月,德里达刚刚访问过上海!那次,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71岁的“智者”:一头银发、目光炯炯、语言诙谐,让人望一眼就再也难以忘却。他与上海学者谈中西文化比较意犹未尽,他参观上

海博物馆流连忘返,他在复旦大学的演讲满堂轰动,他与年轻学子座谈妙语迭出……

  “德里达”这三个字,曾经出现在我国许多介绍和研究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书籍里。德里达的哲学思想极为丰富且具有原创性。作为西方解构主义的鼻祖,他在中国拥有相当多的景仰者。德里达上世纪80年代就想造访中国,但一直未能成行。第一次身临其境一个原先完全陌生的东方大国,德里达十分兴奋,他对这里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程度感到吃惊。

  在中国,解构主义常被误解为对一切中心的消解。然而德里达的上海之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这种片面的印象。人们发现:他是一个既有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思路开阔,同时又热忱关心社会现实、不懈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在复旦,德里达与学生举行了座谈,人们有机会亲眼目睹了大师的解构思路。

  那天,在讨论了许多深奥的问题以后,有位女大学生提出了一个也许只有女孩子才可能提出的问题:“德里达先生,您对‘爱情’是怎样看待的?”有人正在诧异———对于德里达这样的哲学家,如此单纯而俗气的问题是否恰当时———德里达却露出了笑容,接着全场都笑了。

  真不愧是哲学大师,德里达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引入个人漩涡,而是在高屋建瓴的层层阐释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天才。他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将向中国人提出这个问题:“当你们说‘我爱你’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因为英美人说爱十分容易,在许多种感情———包括朋友、母子、父子之间都可以说‘我爱你’;而法语中的‘我爱你’则一定是真正爱情意义上的。”

  话锋一转,德里达迅速把问题引向深入:“虽然我不能详细回答这个问题,但有两点我需要指出来。第一点是,当一个人宣称‘我爱你’

  时,这不是一个陈述句,而是行为句,并且这句话带来的后果将是突如其来、行为者本身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第二点和心理分析有关,也许需要一直探究到潜意识的层次,才能回答爱的问题”。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德里达对此又展开了更深入的解构———“爱和恨是相联系的,它们都有致命的性质和可能。而恨要积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让人做出自杀性的暴力行为呢?”

  德里达在上海度过了“9·11”恐怖事件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那几天。由“爱”而引出的“恨”的话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德里达从来不下这种结论。他认为,对世界上许多事情在说是与非之前,需要进行艰苦的思考与分析,这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呼吁全球知识分子加入到对话的行列中来。

  德里达逝世以后,法国视觉艺术家打算把他的生平用电影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主意。在德里达访问上海五年半后的今天,我要对法国艺术家说:抓紧一点吧,许多人期待着这部电影的早日问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