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下有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0:45 红网-三湘都市报

  ◆张峰

  说来有点意思,所谓“对策”,原意指的是古时应考的人回答皇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是殿试中一个重要的答对环节,属于应考一类的东西。后来慢慢演化开来,就有了“对付的策略和办法”的意思。现实生活中的“对策”,都有着浓郁的“应付”、“敷衍”的意味。

  “对策”原本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实用中却往往异化为对“政策”的应付和敷衍。武则天当政时,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在朝中曾一度大开杀戒的“心理补偿”吧,有段时间明令官员不准吃荤腥。可有个名叫娄师德的御史大夫出使陕西时,鱼肉荤腥照吃不误。他是如何运作的呢?请看他的表现:一次,厨师送上羊肉,娄师德面对下属的“盛情”心里非常受用,却又不得不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质问对方:“敕禁屠杀,何以如此?”厨师答曰:“豺咬杀羊。”娄师德立马转怒为喜地说:“大解事豺”(意思是称赞这头豺太懂人意了),便心安理得地吃起来。这个故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某些人“对策”运用的炉火纯青。

  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今天的某些人操作起来比古人更具智慧更显功力。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栗战书到农村了解中央“一号文件”落实情况,发现被安排参加座谈的“农民”竟大多是乡镇干部。栗战书对这样的做法做了点名批评。基层政府用乡镇干部扮成“农民”,把倾听民声、了解问题的座谈会变成了自吹自擂、邀功请赏的“座谈秀”。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下基层调研,“偶然”碰上和他聊天、赞扬当地某些做法的“群众”竟也是事先安排的“替身”。可见“对策”运用面之广。这种在“政策”落实上大打折扣甚至阳奉阴违,却在“对策”上挖空心思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嘲弄”,在某些地方时有所闻。比如上级有不得向群众摊派的“政策”,某些人就会想出群众“自愿捐款”的对策;上级有基本农田不得批做宅基地的“政策”,某些人就会想出先让农田荒芜再作荒地批出的“对策”……

  形形色色的“对策”使领导被“糊弄”被“忽悠”,使政令“肠梗阻”,政策被架空,其危害人人皆知,可糊弄性的“对策”却总在一些地方泛滥。因为糊弄性的“对策”里隐含着这些地方“政策”执行者的既得利益。

  当然,糊弄性的“对策”能成为一些地方官员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又与某些上级领导的失察密切相关。有些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习惯隔着玻璃看围着桌子听,习惯按照下边划定的花团锦簇的参观路线被下边牵着鼻子走,这种官僚主义加形式主义的做法,注定要为“下有对策”的行为推波助澜;还有的领导,对下级的“对策”心知肚明,却因为下级花拳绣腿的“对策”里也藏着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前途,于是眼睁眼闭甚至暗地里纵容,把检查视察当作上下共有政绩的验收,结果只能是牺牲“政策”而让“对策”大行其道。还有些“下有对策”是浮夸指标政绩型“政策”逼迫之下的应付。这样的“下有对策”,是“上有虚策”的必然结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