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物流业:支柱产业傲立潮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4:37 南方日报

  20多年前宁静的原始港,如今已是吞吐量稳居全球第四的世界级大港

  物流业:支柱产业傲立潮头

  廿五年廿五行(18)物流业

  本报记者佘慧萍

  深圳物流业20多年来发展之迅速,在国内外都堪称奇迹。这种发展速度,又是以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需求基础的。作为经济特区,深圳曾连续十几年处于我国城市外贸进出口额排名首位;特区经济的外向型特点,也使得深圳物流业国际物流、跨境物流的特点明显。

  20多年来,深圳港口集装箱从零起步,到2005年达到1619万标准箱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集装箱港口;深圳机场通航至今10多年,也成为全国第四个客流量过千万人次的机场和航空货运中心。深圳物流业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起步,从以传统的港口、运输、仓储、代理的物流服务为主体,发展成以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

  比翼齐飞的“双港”、数以千计的物流企业、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合力铸就了深圳的物流“砥柱”。

  双港齐飞书写传奇

  回顾深圳物流业发展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深圳物流业刚刚起步,主要集中于强化港口功能,建设综合物流体系。谁也不曾料想,昔日宁静的深圳港,在20多年后,竟创造出了吞吐量稳居全球第四把“交椅”的奇迹。

  1979年7月,蛇口港区在五湾开工建设深圳第一个3000吨级泊位,拉开了深圳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业的序幕。蛇口港的建设投产以及赤湾港区、妈湾港区的相继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标志着深圳以港口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业进入了起步阶段。

  在如火如荼的港口建设中,盐田港口的崛起,使深圳最终确立了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1980年代初,大鹏湾海岸线上只有零星的几个渔民村落,1985年12月18日,由深圳市沙头角东河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经济特区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航运总公司按4:3:2比例合资设立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0万元,同时由市政府划拨款数百万作为启动资金,拉开了建设盐田的序幕。

  盐田建港初期,主要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建港资金问题;二是工程立项问题。

  在资金问题上,新政策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有关部门同意,市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贷款人和担保人,与日方签订了贷款合同,获得长期优惠贷款上百亿日元;在立项问题上,市政府报经国家计委批准,盐田港口工程被列入国家和地方“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码头建设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1987年12月14日,盐田码头一期工程破土动工。一位盐田港集团的老工程师今天这样回忆道,当年,他们移山填海,筑路架桥,平堆场,凿隧道,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先后填出了一二期工程的码头陆域基础,建成了疏港铁路及公路,完成了盐田一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形成了两个5万吨集装箱泊泣,1000—2.5万吨级的泊位5个。

  以和记黄埔为代表的香港资本对深圳港口的投资,则成为1990年代初东部港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深圳的港口码头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1993年10月5日,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1994年11月14日更名为深圳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了《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合同》。同年11月16日,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工商登记,注册资金24亿港元,中外资的股比为三七开,之后又调整为盐田港集团27%,和记黄埔香港盐田港口投资有限公司73%。它领全国之先,为中外合资企业、外资控股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开始了大胆尝试。

  1994年7月20日,盐田国际码头迎来了第一艘远洋集装箱班轮——马士基船公司旗下的“阿尔基西拉斯”轮,这标志着盐田一期工程竣工正式投入营运。2000年7月,二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分段投入使用。到2002年,合资不到10年时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就飙升至全球第6位,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外,西部各港区也在进一步发展。1991年12月,深圳机场通航,形成了深圳空港、海港双港齐飞的物流基础设施格局。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成为1990年代深圳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

  双港齐飞,为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随着港口的建设,以水路运输、船务和货运代理、仓储、陆路运输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物流服务开始起步;由于毗邻香港这个国际航运中心,深港之间的跨境物流和对香港的支线船中转运输业务也活跃起来。

  第三方物流蓬勃兴起

  1990年代后期,随着深圳物流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一批原来的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纷纷向集商品信息系统管理、采购调达、订货管理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在企业的市场转变过程中,市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2000年召开的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标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以此为标志,市政府发展物流业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引导、规范物流业的发展。

  市物流办工作人员刘晓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当时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的政策举措,一个是成立了现代物流领导小组,它为物流业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和政策协调、对物流产业引导提供了一个由主要市领导负责的有效机制;另一个是2002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较完善的政策框架。

  政策如春风化雨,物流业发展快马加鞭。深圳第一家物流业上市公司深安达、当时有“国内第一仓”称号的笋岗仓储区、以及一批本土物流企业开始走向国内舞台。

  长禾集团这家民营企业,就是深圳“本土造”物流企业中的第一批成功者。

  1990年代末期,长禾集团董事长何伟洪是市外贸部门主管对外招商引资及管理外商独资、三来一补企业的负责人,并分管保税仓业务。1999年,何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弃官从商。创业伊始,何决定从自己熟悉的保税仓业务下手。当时,深圳当地的外资企业大多都有办理保税业务的需要,其中一个难题是,零散部件的通关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在当时中国的海关监管机制下,进口之前要预申报,办理很多的手续,通常一个手续的申办要1个多星期,跑很多部门。

  何对保税业务是内行,他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内公司可以使用预申请的批文,通关手续比外资企业简便,时间节省好几天,但成本基本是一样的。“我们成立了一家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替这些外资企业进行申报。”这家公司就是千亦禾的前身。

  何的生意起步非常顺利,很多工厂都有这样的需求。两年后,客户发展到十几个。在这些客户中,就包括了世界500强爱普生,他最终引导千亦禾跨入供应链管理殿堂、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之一。

  2000年前后,爱普生在中国的工厂设在深圳南山,海外物流中心设在香港,深圳还有三四家仓库提供周转。爱普生设想把所有的零部件以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集中到一个物流中心,为此,爱普生邀请了几家物流公司进行投标,何的公司也在大名单中。

  何当时竞争对手是强大的日通公司,爱普生在香港的物流中心就由日通操作。为了增加信任度,何找到日立物流深圳保税库的日方老板,希望日立物流提供技术,成为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一拍即合。2000年底,千亦禾公司的架子正式搭建起来,2001年初,新建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物流中心里已经堆满了爱普生的零配件。

  和日立物流合作,千亦禾学到了现代物流的管理;爱普生则每半年向千亦禾发出提升效率的要求,一开始要求库存从十几天下降到5天,半年之后要求降到3天。无形中,千亦禾也成长起来。

  2004年,创业仅仅5年,由长禾集团控股、何伟洪担任董事长的千亦禾供应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并排名第25位;2005年,何带着长禾集团打进了全球物流起源地之一的日本市场,开始为日本本土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世纪之交,当内地一些传统运输企业刚刚进入物流领域时,深圳培养出的长禾集团、怡亚通、招商物流、全程物流等一批出色的物流企业,率先与国际物流企业接轨,并向供应链管理转型。

  向供应链管理型企业转型

  进入21世纪,深圳物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物流服务意识、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核心能力、拥有全国运营服务网络、拥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开始逐渐成熟。

  为加快推进深圳物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市政府近年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一直深受物流企业关注的《深圳市重点物流项目认定试行办法》也正式实施。根据该办法,被认定为重点物流项目的企业将在土地、用电等方面享受优惠,并在办理立项、建设等相关手续过程中可使用“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审批。

  目前,深圳现代物流业已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据深圳物流办统计,全市货运和物流经营企业已近2500家,其中现代物流企业200多家;盐田、机场、笋岗—清水河、龙华、平湖、前海湾六大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骨干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到30多家。

  “进入21世纪,国际物流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1960年代的配送,到1980年代的物流管理,再到21世纪的供应链时代,每隔20年,产业发展的路径明显出现了质变,这对深圳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王国文说。

  深圳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到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阶段,下一阶段将面临提升增值服务能力,扩展物流服务范畴,向综合的供应链管理阶段发展的重任。

  另一方面,UPS、TNT、联邦快递、佐川急便、台湾东源、嘉里物流等一批国际专业化运输及物流企业纷纷落户深圳,也给深圳物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把握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这一契机,促进物流向供应链管理升级,提升深圳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如何通过供应链带动价值链、产业链的聚集,把深圳建设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和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既是未来深圳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也是其发展必然的方向。

  专家访谈

  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郑艳玲:

  培育国际知名企业任重道远

  记者:在深圳物流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令你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郑艳玲:海港、空港齐飞,我认为是深圳物流业20余年发展中最闪亮的名片。深圳海港从一个无名小卒发展到世界第四,是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航空港也连升数级,深圳机场客运已经进入全球百强,货运进入前50位。

  记者:近年来,深圳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要扶持深圳物流业做大做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郑艳玲:深圳发展物流业面临的瓶颈,一是制度因素。目前深圳的物流服务已经出现结构性的不平衡,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规范对物流业的管制,如进一步规范在道路货运业、货代企业、市域配送企业等方面的准入限制;二是体制因素。目前,深圳物流业发展面临条块分割、功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阻碍,从而制约了区域物流、市域物流与国际物流的接轨;三是口岸因素,海运口岸的通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物流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现代化方面,深圳还需努力。

  记者:目前不少全球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深圳投资,这将对本土的物流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郑艳玲: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和知名物流企业进入深圳,有力地促进了深圳物流业的升级和转型。但也给本地企业带来很大压力。我认为本地企业只有走专业细分的道路,如在跨国公司不擅长的关务、资金结算方面做出特色,才能谋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记者:深圳已经有不少物流企业在全国建立了市场网络,要培养出在世界物流领域知名的企业,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郑艳玲:目前深圳本土的物流企业在企业规模、技术研发、管理经验、人才储备等方面,与世界知名物流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虽然不少企业尝试走出国门,但扩张很艰难。物流业是一个经验、规模实力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业,虽然我们的港口吞吐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要培养出世界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行业大事记

  1979年7月,蛇口港区在五湾开工建设深圳第一个3000吨级泊位,标志着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业的开端。

  1982年,赤湾港区开工建设。

  1987年,妈湾港区开工建设。

  1985年12月18日,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建设盐田的序幕。

  1987年12月14日,盐田码头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1993年10月5日,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与香港和记黄埔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约《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合同》。

  1994年7月20日,盐田国际码头迎来了第一艘远洋集装箱班轮——马士基船公司旗下的“阿尔基西拉斯”轮,这标志着盐田一期工程竣工正式投入营运。

  1996年,市政府开始组织研究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提出深圳发展物流业的关键是构筑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

  2000年3月,市交通局和市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委托美国盖兰德国际咨询公司,承担“深圳市现代物流发展策略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国际咨询课题。

  2000年5月,市委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0年7月,二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分段投入使用。

  2000年9月,中国工程院在深圳召开“中国工程院深圳现代物流论坛”,与会院士肯定市委、市政府将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

  2000年下半年,由市规划办立项、市交通局牵头,请同济大学编制了《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此专项物流发展规划,是国内第一部物流规划。

  2001年,由市政府组织、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交通局牵头进行调研,在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于2002年10月25日正式公布。

  2002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就飙升至全球第六位。

  2005年12月,市政府第一次主持召开物流业专项大会,进一步强化对物流行业的政策扶持。

  策划王巍统筹陈默

  图:

  盐田港已接纳了包括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货柜船在内的世界各地货柜船,成为深圳物流行业的领头羊。丁玎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