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 "现代三毛"呼唤社会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8:47 新华网

  

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现代三毛"呼唤社会关爱

  “小光头”的奶奶谈起孙子一脸无奈

  

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现代三毛"呼唤社会关爱

  “小光头”和哥们儿小李子一起观看焰火

  

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现代三毛"呼唤社会关爱

  “小光头”无助的眼光像迷途的羔羊

  连日来,许多市民反映,在郑州火车站、二七广场、德化街、公园等地的公交站牌旁,有些流浪儿童经常将一些乞讨老人的“钱碗”端跑,把碗中的钱拿走,然后将老人的碗在空中扔来扔去。那些乞讨老人追不上他们,有的老人气得没有办法,就在街上痛哭起来,让人十分同情。那些流浪小孩看起来令人十分厌恶,其实他们的生活也很悲惨,让人心酸。希望本报能够关注一下这样一个群体。2月10日,本报热线新闻部派出记者走入了流浪儿童的世界,对他们进行了4天4夜的跟踪调查——

  暖气井盖是睡觉的地方

  10日晚11时许,在二七广场记者碰见了一个外号叫“歪嘴”的流浪孩,在记者的劝说下,“歪嘴”将记者领到他们流浪孩经常住的地方:郑州火车站某宾馆、二七广场附近某酒店等楼下的暖气井盖旁。据“歪嘴”讲,因为这里有暖气井盖,冬天他们都睡在这里。在这一带比较有“名气”的流浪小孩是一个外号叫“小光头”的。在“歪嘴”的指点下,记者在正兴街某酒店楼附近,远远见到了“小光头”。1米4多的个子,头上戴一个兰色的帽子,帽子上面粘满了土,身上穿着一个几乎拖着地的绿棉袄,棉袄上面全是油腻,脚上穿了一个漏脚趾的大号运动鞋,脸上黑黑的一层好像几天没有洗了。

  当记者走到他们旁边时,他们正准备睡觉。在他们旁边有两个暖气井盖,正向外冒着白色的水汽。他们三个人从墙角拿出了两个单薄而又粘满泥土的被子,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孩将其中一条被子铺在了暖气井盖旁,然后,三个人将各自的鞋子放在头下当枕头用,和衣而睡。据了解,这被子还是前几天“小光头”捡来的。记者上前和他们搭话,他们却不理,无奈记者只好离开。

  闹市墙脚 方便毫无顾忌

  11日,虽然已立春,但郑州的气温还是很低。清晨5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正兴街某酒店楼下的人行道上,记者看到三个人还在被窝里躺着,由于,被子太小他们的腿都露在外面。一阵寒风袭来,他们下意识地拉了拉被子,把自己藏进被子里,在寒风和嘈杂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上午10时许,街道上已经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小光头”和他的伙伴才从睡梦中醒来。记者问“小光头”,“你一般都几点起来呀?”面对记者的打扰,“小光头”抬头看了一眼,不理记者,继续穿自己的衣服。从他们之间说话中,记者了解到,正在收拢被褥的年龄稍大的叫小李子,是“小光头”在这一带流浪的同伴。收拾好被子后,小李子把棉被放在了墙脚。记者见他把被子放在墙脚,就上前问小李子,被子放在这不怕丢吗?小李子告诉记者,没事,丢不了,这么脏,谁要它呀。

  虽然他们睡觉的地方就在人行道上,然而,面对过往的人群和在场的记者,“小光头”仍然毫无顾忌地在墙角方便了一下,然后和小李子一起翻过马路上的防护栏杆,很快就消失在车流人海之中。

  下午2时许,记者在火车站附近找到了他们两个,“小光头”手中提着一个编织袋,在垃圾桶里捡饮料瓶。“小光头”无意间回头发现了记者,他和小李子就翻过马路上的护栏消失得无影无踪。记者在火车站附近找了近两个小时也没有找到二人的影子。晚上7时许,记者终于在德化街附近一小胡同里的台球场找到他们。见到记者,他们两个脸上露出了几分惊愕,同时,又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记者上前搭话,但此时的小李子对记者还是比较警惕,只是对记者说,他是安徽人,26岁;而“小光头”的真名叫周宁,今年13岁,开封市尉氏县人,来郑州已有2年时间了。他们不愿和记者谈及其他的情况。

  晚上11时许,记者来到火车站某宾馆楼下,发现周宁、小李子和另外一个流浪孩(后经了解,外号叫“癞头”)三个人在一个电话亭旁正商量着什么。记者悄悄地走了过去,装着打电话。只听见“癞头”说:“这两天我在西郊发现一个工地,那里有铜管,铜值钱。今天晚上咱们干他一回,明天就有钱花了。”小李子和周宁都点头答应。

  影吧内 度过元宵节团圆夜

  12日(元宵节),上午10时许,在德化街上,记者又找到了周宁,此时他正在和小李子闲逛。面对着过往的人们和一直盯着他的记者,周宁从裤兜里掏出香烟,熟练地拿出一支点燃,旁若无人地吸了起来。看着他吞云吐雾的动作,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在街上转了一会儿,两人来到附近的一条胡同,在一家羊肉汤馆,每人花了一块钱,喝了一碗糊辣汤,吃了两根油条,这就是两人当天的第一顿饭。吃过早饭,周宁和小李子又无所事事地转了起来。周宁始终对记者有抵触情绪,闲逛的时候,他总会悄悄地回头瞟两眼身后的记者。在火车站这一带转了两个小时后,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周宁和小李子又来到了吃早饭的胡同,这回他们买的是粥和油饼,这顿饭共花了4元钱。

  下午4时许,周宁和小李子转到了二七广场附近老坟岗的一条小胡同内。在一个小摊点前,他们买了一包红旗渠香烟和一个棒棒糖。随后,周宁和小李子转身进了一家影吧。周宁轻车熟路地挑选了一部武打片,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晚上8时许,二七广场一带变得热闹起来,五彩的焰火腾空而起。周宁一溜烟地从影吧跑出来,飞快地跑到了最热闹的地方。看着满天飞舞的焰火,周宁兴奋地爬上了马路中间的护栏。

  记者问周宁以前看没看过烟火,周宁说:“看过。”记者追问:“在哪里看的?”周宁沉默了片刻说:“在家。”一提到家,周宁的神情立刻黯淡了下来,不等焰火放完。他就拉着小李子离开了,很快两人又回到了刚才的影吧。就在这间影吧里,周宁度过了元宵节这个团圆之夜。

  在周宁看电影期间,小李子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身边跟了近10个小孩,那时,每天光捡饮料瓶就能卖七八十元钱,除了吃饭花销外,还有一部分节余。过完年后,那些孩子有的没来郑州,有的去跟了别人。他们夏天就睡在广场上,冬天就睡在马路边的暖气井盖旁。据小李子讲,去年夏天,周宁和一些流浪儿童为了多赚钱,在郑州火车站、二七广场一带抢市民的饮料瓶,被媒体曝过光后,一些废品收购站就不再收他们的废品了。现在,天气冷,饮料销量也不好,一天还捡不了一两元钱呢,连吃饭也不够呀。

  当记者问小李子,“就你们这个圈,你们这个环境,你们这个世界,将来你们能走到哪一步?”小李子想了一会儿回答:“走到哪一步?人间坟墓!”虽然在和他谈话之前,记者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他的回答,还是让记者吃惊不小。小李子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流浪在街头的人来说,很少有人去考虑什么是未来。

  最后,小李子还小声地对记者说:“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去西郊工地偷铜管了,马上就得手了,结果管理室里出来了几个人,我们赶紧就跑。真可惜呀!”

  

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现代三毛"呼唤社会关爱

  “小光头”和同伴比试谁捡的空瓶多

  

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现代三毛"呼唤社会关爱

  拾垃圾瓶的“小光头”盘算着能卖多少钱

  “要够三年饭 给个县长也不换”

  13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二七广场上见到了小李子,而没有见到周宁。记者感到很稀奇,就上前问小李子周宁怎么没有跟他在一起。据小李子介绍,周宁把被子卖了,现在他也不知道周宁人去哪里了?

  下午2时许,在老坟岗的那家影吧,记者见到了周宁和他的新伙伴“大个”。

  旁边的“大个”很健谈,还没等记者和他说话,他便和记者聊了起来。“大个”自称河北人,23岁。“大个”告诉记者,周宁以前经常端一些乞讨老人的“钱碗”,有时候,他还趁一些收废品的人上楼收废品时,将人家放在车子上的废品掂走卖钱。由于记者一直跟着小李子,耽误周宁“干活”,所以周宁不跟小李子了。

  记者问“大个”,你想回家吗?“大个”却对记者说:“回家干吗?在这里又饿不着,还没人管,很自由的。你没听人说吗?要够三年饭,给个县长也不换。”

  “大个”还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周宁在火车站捡了一个钱包,里面有450元钱,他们两个就到登封少林寺玩了两天。在登封花钱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回来时还需要路费,结果把钱花光了,最后,他们两个还是扒人家的车回到郑州的。

  当记者询问“大个”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大个”笑了笑说:“也没什么打算,跟着感觉走吧!”

  第二天早上5时许,记者在老坟岗的那家影吧门口看到了周宁和“大个”,两个人边走边说。记者就悄悄地跟了上去,只听见周宁对“大个”说:“没钱了,今天晚上咱俩弄几个空调管吧,先弄点钱再说。”也许是记者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们,“大个”急忙对周宁说:“不干,不干。”说完对记者不自然地笑了笑。

  据知情人介绍,周宁端的并不只是讨饭老人的“钱碗”。有一次,周宁抱走了一个讨饭老人的棉被,里面是那位老人的全部积蓄,总共有9700元钱,其中5000元钱分给了小李子。对这件事小李子始终没有提起,然而他承认,每次有了钱都是放在他这,然后再由他负责开销,到手多少花多少。

  “大个”还对记者说,周宁在火车站一带很有名气,他经常和同龄人打架。有一次,10多个小孩打他一个,他一个人拿个剪刀连捅了三个,其他的几个孩子吓得拔腿就跑。

  在记者跟着的时间里,发现周宁在和“大个”在一起时,不是泡在影吧就是到游戏厅打游戏机。

  记者陪流浪孩儿 一起回老家

  做了两天的思想工作后,周宁终于同意和记者一起回家。15日下午2时许,记者和周宁坐上了回家的客车。在路上,周宁告诉记者,他11岁来的郑州,自从离开家后,就一直露宿在郑州街头,家里人也从来没有找过他,他也非常想回家。两年来,他也回去过几次。他爸爸喝醉酒了就打他,他每次都忍受不了父亲的打骂,最终又重返郑州街头。

  然而,到尉氏县城关镇下车后,周宁才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在这的只是他的爷爷奶奶家。下午4时许,记者和周宁来到了尉氏县县城滨河西路的周宁奶奶家。当时,他的爷爷奶奶都不在家。几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不认识周宁,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周宁。面对大家怀疑的目光,周宁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周宁抹着眼睛,头也不回地跑开了。记者在附近找了近1个小时,也没有找到他的影子。

  下午5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周宁的奶奶家,见到了他的爷爷奶奶。提起自己的孙子周宁,二位老人禁不住眼泪流出来。

  两位老人说,周宁一岁时父母就离婚了,现在家里也和他的父母联系不上。周宁这些年一直由他们带着。两位老人只有微薄的一点退休工资和周老先生在外面修自行车挣点钱维持生活。

  据周老先生讲,由于周宁比较调皮,八岁时被送进了武术学校,他们以为武术学校管得严,周宁会学好的。谁知道在学校呆了不到两年,周宁就偷偷地跑到了郑州,他们托别人到郑州找了很多次也没能找到。

  在采访中两位老人一直对记者说,只要周宁肯回来,再苦再累他们也会把他抚养教育成人。

  “长大了 我也要做一个好人”

  17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在火车站设立的全天候流浪儿童救助点,该救助点的高郑新告诉记者,提起周宁,他们这里的人没有不认识的,周宁也经常来这里。不过,周宁调皮、好动,经常动手打这里面的孩子。一个到救助点近半个月的洛阳孩子谢佩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孩子都认识周宁,也都被他打过。有时候,他们正在吃饭,周宁不由分说就打他们。其他的几个孩子都说,周宁不是个好孩子,他经常抢一些老奶奶的钱。

  当记者从流浪儿童救助点出来时,正好碰到了周宁。记者问周宁,你身上没有钱,那天是怎么回郑州的?周宁笑着对记者说:“我到尉氏汽车站就对司机说,我要到郑州,家人在郑州车站等着呢,到地方家人再给钱。人家就让我上车了,到了郑州车站,下了车我就跑,他们追不上我。”说这些话时,周宁显得十分得意。

  当记者问周宁,“你长大了干什么呀?”周宁想了想对记者说:“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好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呢?”记者追问。周宁随口答道:“帮助别人的人。”

  给流浪孩子 多一些关爱

  1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的谢小卫副主任。谢主任告诉记者,流浪儿童在世界每个国家都存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据她了解,造成流浪少年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不和睦和家庭贫困。他们绝大部分是孤儿或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中90%的流浪少年儿童来自农村。这些孩子年龄比较小,随着在社会流浪时间的增加,身上的不良习惯也会增多,他们的心理就会慢慢地被扭曲。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到救助中心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收心”,把孩子“扶正”,让他们的心态得到回归。然后,让他们健康地回归主流社会。

  当记者提到周宁时,谢主任笑着对记者说,那个孩子太调皮啦,中心曾把他送回家几次,但没几天他又跑回来了。他也常来救助点,老师也经常教育他。但那个孩子在外面流浪的时间长了,一时很难将心收回来。由于在外面流浪无人管束,他们自己有点钱时,就吃好的、打游戏、看电影……另外,有的孩子想回家但不敢回家,其中有家庭暴力的原因;也有周围的人群歧视的因素。有的人认为流浪的孩子是坏孩子,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孩子,有的人经常开这些孩子玩笑,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不愿意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环境中,所以孩子只有选择逃避。谢主任呼吁社会各界对流浪儿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帮助。

  据谢主任讲,该中心以前的工作模式是将孩子送回家就完事了,出现了不愿回家的孩子后,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于2004年8月,在郑州火车站设立了一个全天候流浪儿童救助点。该救助点提供孩子吃、住、洗澡、看电视等,孩子在这里来去自由。目的是在孩子没有钱的情况下,让他们有吃的、住的,不让他们去偷,让他们有家的感觉,然后通过老师的教育,让他们“收心”,逐渐“扶正”。

  另外,郑州市一马路派出所民警王前闯说,这些流浪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犯罪的边缘,现在他们小偷小摸,慢慢地他们就会养成游手好闲的恶习。一旦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对金钱的需求和欲望就越大,这样一来他们就很可能走向犯罪。王前闯呼唤全社会的人们都能对流浪孩子多一些关爱,“其实每人只需划一根火柴,就可以照亮孩子们脚下的路”,流浪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帮他们掌好舵十分必要。(记者刘松华实习生李志君文/图)

  [记者手记]

  每一个流浪儿童的流浪轨迹,其实都是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和谐音的音符。本文的主人公周宁的经历只是众多流浪儿童的一个摹本。在跟踪采访周宁的4天4夜后,记者感到异常的疲惫,这种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更多的是来自于心理。“这些孩子的未来到底是什么?”这是4天里记者最为关心和一直在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

  我们说,孩提时成长的色彩是靓丽的,然而靓丽的成长季节有时也总会被罩上一层带着灰尘的雾气,但是,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无法忍受让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孤独地在这种雾气里跌跌撞撞地前行。孩子是花朵,是未来,每一颗良知的心都再也经不起“周宁声波”的震撼!他们需要阳光——驱除笼罩他们迷雾的阳光……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五个需求中谈到:“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肯定的需要、自我价值体现的需要”。那么这些流浪的孩子,他们在幼小的年龄多数已经严重缺损了应有的亲人关爱,于是他们对情感的渴望更大于正常人。他们渴望有一束阳光打在他们的身上,而只有全社会人们的关爱才能真正帮助这些可怜、可爱的孩子,这才是真正的“阳光”。

  发芽就是苗,栽活就是树。抬头就是天,脚下就是路。记者为他们的前途命运担忧的同时,很希望并疾呼有一个“阳光行动”能是刺破迷雾、照耀着这些孩子的第一缕阳光,紧接着是第二缕、第三缕……直到阳光普照,而温暖则留在那些付出爱心,关注流浪儿童的人们的心里…… 河南商报 记者王燕子 实习生刘玉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