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大侠岂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0:00 红网 |
最近花巨资拍摄的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却引来了居住在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霍氏后人的不满。 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说:“根据历史人物、事件改编的小说、戏剧或电影,都是许可加工再创作的,但不论虚构还是戏说,在最关键的地方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更不能胡说八道。电影的结局是霍家被灭门了,我们霍家后代在情理上接受不了。”(2月21日新华网) 有媒体报道,制片方曾表示,电影中只沿用了霍元甲的姓名、出生及死亡日期等史实,为了配合商业因素需求,剧情安排多为杜撰虚构,但绝非是企图诽谤霍元甲后代子孙,没有任何不敬之意。 笔者愿意相信这是电影制片方确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对霍家后代子孙的无意伤害。但制作方仅仅“为了配合商业因素需求”而对霍大侠如此“戏说”,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其后代的情感容忍底线呢?! 影视作品为了更好揭示社会矛盾,突出历史人物性格,或者说为了强化欣赏效果,在男人戏当中增加一个红颜知己,穿插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戏份,笔者以为也未尝不可。上世纪80年代热播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中不是就有一个赵倩男吗?但这部以历史人物命名的电影为强化矛盾冲突设置的“灭门”情节,确实已经违背了历史人物创作的游戏规则。 对广大群众来说,《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作为史书的《三国志》,恐怕读过的人就未必很多。史书有史书的写作规则,“不虚美,不隐恶”,秉承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而《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则被学者称为“三分真实,七分虚假”。虽然有“七分虚假”,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人们对这有七分虚构的小说却赞赏有加,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作为史书的《三国志》。我想除了作为小说的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的特点之外,其以史为纲的“三份真实”的底线,更是得到大家青睐的原因。如果罗贯中按照个人“尊刘贬曹”的价值判断,让刘禅成为三分天下的终结者,我想这部小说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将大打折扣。 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把霍元甲的英雄气概传达给了观众,应该说电影制作方的良好初衷毋庸置疑。虚构杜撰本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则,但一部以近代史上的人物命名的电影,在“最关键的地方”闹出的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戏说”内容,不就是在随意打扮历史这个“小姑娘”了吗?!笔者以为,既然这部电影“剧情安排多为杜撰虚构”,干脆另起炉灶,名字就叫《某某英雄》之类,再怎么编,就算来个古今大战加后现代无厘头,又有何妨?用人家著名的先人的名字作片名,为了商业因素而编排被灭门的情节,作为后人,又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 (稿源:红网) (作者:赵学勤) (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