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乱收费为何敢不认账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0:00 东南早报 |
□江苏省宿迁市孙正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曝光8所教育乱收费学校的消息公布后,这8所学校所在的地方反应不一,竟有一半学校不认账:有的把责任推给地方政府;有的称“赞助费是学生自己愿意交的”;有的地方教育局竟然还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发展改革委“误判”。 (《新京报》2月22日报道) 不认账的背后应该有东西值得深挖。事实也证明,那些不认账者便是拿各种各样理由来应对的。从其摆出的理由看,大多与“文件打架”有关,比如说“胡扯”并打算“申诉”的南京审计学院,其“实收8500元”便是按照江苏三部门联手出台的“专升本”收费标准收取的,而国家发改委2004年出台的“每年不超过4600元”的规定则没有被执行;太原新闻发布会称“误判”,则是因其所依据文件与实际执行文件不一致。 由此可见,他们是各执一“文”,也就是在诸多文件中择“贵”而从。关于禁止乱收费的文件已经不知发过多少,而且每年收费时节都要通知一下。在那么多文件中,究竟哪个可用哪个不可用,还真颇费周折,在可此可彼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文件作为“尚方宝剑”了。即便明知应执行这个文件,但由于侥幸心理,也就采取那个文件了,即便不幸被查到也有可以“申诉”的理由。我想,这应该是“一半不认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按理,当对于同一件事有了新的文件规定时,此前的文件即当废止,但现实并不如此,而是当一份新的文件下发后,此前的文件精神依然要执行,不能轻易作废,因为新的文件往往是对此前文件的补充或更新,在执行新文件的同时,此前的文件精神依然在起作用,至于到底什么时候作废并没有确切说明,往往是自行“消亡”。因此,在现实中也就往往存在“新旧文件并用”的现象。这就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了可钻的漏洞。 无可否认,一些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往往与文件冲突或文件执行不力等“文件管理模式”有关。“下发文件”诚然是一种规范方式和管理模式,但文件往往带有临时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也就是仅仅为了某个阶段的某项工作而制订的,因此,当时间、地点和情况改变之后,便当及时对当初的文件进行清理,否则就要出现文件混用、相互抵触等问题,但事实上却往往是不了了之。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造成多头管理、贯彻不力等问题。就拿学校乱收费来说,至今已是发文无数,但依然不能完全制止,群众依然有意见。这就应该用更完备和更权威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明确规范,一旦有谁触动高压线,就依法彻查,而不能老是依赖通知之类的临时性文件来解决。因此,应该对制止教育乱收费中的“文件管理模式”进行反思、更新与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