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煤电博弈僵局“打破”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0:02 红网

  据说,电煤僵局终于“打破”了: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神华能源日前透露,已签订1.2亿吨煤炭内销合同,平均价格较去年上升5%。(2月21日《东方早报》)

  作为中国煤炭的“大哥大”,神华签订大单,无疑对全行业具有带动作用。但是,对神华签订大单是不是“打破”电煤僵局,似当有所保留。煤电博弈的僵局,究竟是怎么“打破”的?我看靠三条。

  第一条,施压。最能体现这“压”的,就是年后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交通部三家联合下发的“紧急通知”,通知中“要求”:“尚未签合同的部分重点煤炭、电力企业,必须抓紧工作,在2月份之内完成全年电煤合同和运输合同签订任务。”其实,一个“必须”,并不足以令煤电两家感到压力;关键,还在后面那句:“在2月份之内完成全年电煤合同和运输合同签订任务”。业外人士或许不知这句话的厉害,可业内人士都知道那意味着:煤炭将运不出煤矿,火电将断“炊”;即便以后通过求爹告奶的关系疏通,可从铁路方面获得“计划外”车皮,但那必得多掏钱,付出高昂的运输成本代价。中国铁路是自然垄断行业,铁路运力又供远小于求,这令铁路成为“老大”。70%以上的产品销往火电厂,70%的煤炭又仰赖铁路运输的煤矿,如果不与火厂签订合同,接着在规定的时间依据煤炭销售合同与铁路签订运输合同,那就无异于自蹈死地。发改委显然知道个中奥妙,这才拉了铁道部和交通部来陪着“紧急通知”。说穿了,“紧急通知”,其实就是借了铁老大来向煤电两家(主要是更多依赖铁路的煤炭这一家)施压。这一招,不必怀疑,绝对是立竿见影。

  第二条,放话。放啥话?放话煤炭可以适当涨价。还是在那份名为《关于继续做好部分电煤价格协商,保障2006年煤炭电力生产供应的紧急通知》中,国家发改委表示,“鉴于多年形成的电煤重点合同价格与非重点合同价格存在一定差距,适当提高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也有其合理性”。对于这一措辞,煤炭企业人士理解的是“国家支持煤价上涨的一个信号”;而电力企业也认定,国家的意图是电煤价格可以“往上提一提”。可当有记者向国家发改委官员求证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自己判断吧。”发改委自己说过不再干预,于是只好变样遮遮掩掩地放话:允许煤炭提价,但最好别提得太多,免得电厂不能接受,我也难堪。不过,如此欲说还羞,显出的是发改委的尴尬——想干预却又不能干预、不能干预却又不得不干预。

  第三条,和泥。就是在煤电两家争斗中和稀泥。有消息披露,对于煤电两家,“发改委曾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要求双方“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工作”不说了,那是白表情;发改委和稀泥使出的关键两招是:先向煤电双方提出,可以先“签量不签价”。后是通过媒体放话,已经向国务院提出实施二次“煤电联动”。在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请示》中,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提出,“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煤电联动”,说白了,就是缺少监控能力的政府部门面对“电老虎”的要挟,无法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所采取的一种妥协——要动都动,要不动都不动。其结果,必定是煤、电价格的共同上涨,消费者负担加重;在电价受国家管制的条件下,煤炭涨价必须听电力企业的。想来,如果煤电博弈最终不能达到妥协,发改委将使出的最后一招,就是这“煤电联动”。但这样的和稀泥,实质其实还是半市场、半行政的干预。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僵持甚久的电煤僵局“打破”,不是“煤炭价格彻底市场化”的成功,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羞羞答答的干预,毕竟不是市场化博弈期待的“另一只手”的作为。发改委的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其实正好揭示了一个现实:出发点再好,脱离了实际未必能办成好事。当市场机制并未成熟到可以让煤电企业自由博弈,实现双赢,政府可以彻底放手的地步时,急着“彻底市场化”必陷于尴尬境地。虽然,现在还不到要求的2月底大限时刻,但国家发改委已经需要坐下来用冰块敷一敷太过发热的头脑,认真反省:“煤炭价格彻底市场化”究竟失算在哪里?

  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往前走,引导和操控煤电博弈的下一个落点又该在哪里?

  (稿源:红网)

  (作者:李北陵)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