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也应该反思一下“非中国制造”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0:06 红网 |
据2月22日《上海证券报》报道,由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的“NOT MADE IN CHINA”字样商标,而欧盟已经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 作为中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非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中国有关人士指出,“非中国制造”是一种歧视性语言,涉及“民族尊严”(中国国际商标中心国内部负责人吴晓晨语)。 说实在的,不管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真的有一天在商场买到一种标明“非中国制造”的产品,心里一定会非常的不好受。 难受归难受,可是,我们只把“非中国制造”看作是这家公司对中国的歧视就足够么?在对这家公司进行道义谴责的同时,难道我们不应该关起门来好好反省一下“中国制造”?有网友调侃说,为什么就不见他们注册“非日本制造”、“非德国制造”? 是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我们也应该在自身上找找原因了。不知何时起,“中国制造”仿佛成了“中国滥造”甚至是“中国仿造”的代名词了。 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充分,相应的法规建设滞后,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因此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失灵现象——无论什么产品,只要有利润空间,众厂家、商家就会如蝇附膻,撩扑不去。一哄而上的结果就是质优价高的产品无身藏身,而充斥市场的全是价格低廉的劣质产品。价格大战不但在国内上演,战火还波及到对外贸易上,以至引起国际的不安,去年中国迎来世界反倾销的高峰年! 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中国制造”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不但国内许多专利受到同行的侵犯,严重挫伤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连许多跨国大公司在中国也难逃此厄,有的公司只好在中国设立打假部门,花重金打假;有的甚至不堪伪造、仿冒之苦而不得不放弃“肥沃”的中国市场。如意大利服装名牌“华伦天奴”就因为太多来路不明的“野孩子”而于2003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即使退了市,现在市场上“华伦天奴”产品照样卖得欢。 许多企业,为了在价格大战中站稳脚,不惜牺牲品质,甚至是牺牲工人的健康,成为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厂”,使到“中国制造”背负了沉重的道德枷锁,为世人所垢病。 所以说,“非中国制造”这个商标申请虽然让我们汗颜,甚至是恼怒,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是谁毁了“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继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追问:如何才能把“中国制造”打造成金字招牌?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