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昌站:十年春运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2:17 大江网-江西日报

  在繁忙中,南昌火车站度过了又一个春运。从1996年寓意“城市之门”的新南昌站建成启用之前,一次春运仅49万人次,到2006年春运旅客发送量突破120万人次,10年间,无数旅客经过这道“城市之门”——

  南昌站、武昌站、成都站和阜阳站,从1999年开始,这4个客运站所在的地区,就携手成为全国铁路节后春运的四大重点地区。南昌也由此成为春运期间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是什么让南昌站如此引人关注?翻开南昌站的历史,我们把目光投向了1996年。

  这一年,是江西铁路发展划时代的一年。当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南昌成为全线惟一的省会城市。地处京九、浙赣一纵一横两大铁路动脉交会点的南昌,成为了华东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

  从这一年开始,南昌火车站客流量连年攀升,特别是在春运期间,南昌站承载了巨大的运输压力。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春运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南昌站10年来的巨大变迁。

  车变了——大棚车变空调车

  整节车厢里,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小透气口;没有座位,只能席地而坐;没有卫生间,只有在角落凿个洞,围上一圈茅草;没有乘降梯,只有临时搭个小木梯供乘客上下。这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大量出现的春运大棚车的真实写照。

  老铁路人告诉记者:“其实,这种大棚车在平时就是货车,只是在春运车辆紧张时被临时改装成客车,充当临客使用。春运恰逢寒冬腊月,200多人挤在这样一节车厢里,其滋味可想而知。”

  “从1997年春运开始,铁道部就明令禁止使用棚车作客车,但棚车在江西真正绝迹却一直延续到2001年。”南昌铁路局客运处副处长况文发告诉记者:“棚车的出现正是那个时代运输能力极度紧张的真实反映,如今,随着铁路运输能力的不断增强,不仅棚车与临客彻底告别,而且,普通的绿皮车也越来越少,带有空调的新型红皮车、蓝皮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临客的行列。”

  车好了,车也多了。数据显示:1997年南昌铁路局成立之后的第一个春运,该局开行图定临客13.5对,而在今年春运期间,该局增开图定临客达到114对,约占全国铁路临客数量的三分之一。

  结果,今年春运期间,南昌站创出每两分半钟就接发一趟旅客列车的纪录。

  站变了——拥挤站变温馨站

  今年春运最高峰,南昌站日旅客上车人数达8.3万人次,大大高于去年7.4万人次和前年6.8万人次的水平。此外,该站上车人数连续6天突破7万人次,连续两天突破8万人次。从流量上分析,今年春运与往年相比,南昌站的车多了、人更多了,但记者却发现,即使是在客流最高峰,车站的秩序明显好于往年,旅客乘降组织井然有序。

  这是怎么回事?南昌站党委书记熊坚坚告诉记者:“这种‘峰高不显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总结往年春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优化了旅客乘降组织模式。比如,过去列车提前40分钟进站,旅客提前20分钟上车,但现在,我们分别把这两个时间调整为60分钟和40分钟,让旅客提前上车等待。”

  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车站在列车调度上的压力,但却大大减少了旅客在候车大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候车大厅的使用效率,也让旅客心里更踏实了。

  “车站的每一项变化,都彰显着对旅客的人文关怀。”熊坚坚说:“遇到恶劣天气,我们还把旅客进站候车的时间从2小时提前到3小时。同时,在客流高峰时段,我们允许第二天早上6点以前上车的旅客,在当日晚上20点以后就可以进站候车,而在非高峰时段,这一时间还会提前到18点,以避免旅客在外受冻。”

  “过去春运,车站工作人员手中拿着木棍来维持秩序,如今,为了在下雪天让旅客走得更平稳,我们不惜花高价采购塑胶防滑垫。”熊坚坚告诉记者,“今年春运,我们像往年一年搭起了临时候车棚,但今年的候车棚却有3种颜色,红色的售票棚寓意用火热的心欢迎旅客,蓝色的候车棚寓意平安和安宁,黄色的验票棚寓意提醒旅客注意进站事项……每一种颜色的选择,都是以旅客心理学为根据。”

  电梯从四部增加到六部,座椅从塑料的换成金属的,电子引导牌从小的变成大的……走进春运期间的南昌站,许多东西悄悄在变。

  人变了——盲目客变理性客

  今年2月13日元宵节刚过,来自武宁县的外出务工人员黄先生就和两位同伴一起踏上了南下东莞的打工之路。

  在候车厅遇到黄先生的时候,除了一张略显黑黝的脸,单从他得体的穿着上,记者很难把他与印象里的“农民工”联系起来。黄先生告诉记者:“我到东莞打工已有十多年了。记得当初刚迈出家门外出闯荡的时候,也是从南昌站坐火车到的东莞。那时,为了到东莞少花钱买生活用品,差不多把家里的锅碗瓢勺都搬了过来,累得不得了,好不容易颠簸到了南昌站,又买不到车票,只好同村一起出行的十多位老乡在站前广场窝了两天,最终才踏上了打工之路。”

  “那个时候坐火车可苦了。”黄先生感慨地说,“不像现在,我早就买好了车票,而且,随身带的东西也不多,一路和同伴有说有笑就到了东莞。”

  身上穿着夹克衫,手中拉着小皮箱,怀里揣着银行卡,今年春运期间,记者发现,以往背着棉被、扛着蛇皮袋的农民工少了,而像黄先生这样的外出务工者多了。“旅客素质的提高,也给车站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熊坚坚说,“过去,每到春运期间,总会有许多扛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因买不到票而聚集在站前广场;现在,不少农民工的出行日趋理性化,他们学会了主动错峰出行,他们学会了提前订票出行,他们还学会了简化行囊。以前,不少农民工买票时一到窗口就开始‘宽衣脱鞋’,原来,钞票都藏在里面了。”

  “外出务工人员出行计划性、目的性的增强,也给铁路合理安排运力,避免客流积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南铁客运处副处长况文发如是说。

  记者感言:

  车变了、站变了、人变了,时代更变了。发生在南昌站的这些变化,缘于经济大发展,铁路大跨越,百姓生活大改善的综合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推动力,使一年一度的春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此,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人群迁移”给“人均不到一根香烟长”的中国铁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票难买、车难坐、路难行,成为春运的真实写照。

  然而,让人们欣慰的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铁路也在大踏步地前进。

  在我省,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后,铁路历经五次大提速。与此同时,赣龙铁路、武九铁路、铜九铁路、井冈山铁路、浙赣铁路的先后通车、建设和改造,使江西铁路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车站、列车等硬件设施的水平也进行了同步提升,车站温馨了,客车漂亮了,服务贴近了。

  今天,新南昌站、昌九城际轨道、向莆铁路,这些以南昌为中心新铁路建设项目已经纳入了规划当中。

  未来的南昌站,还必将有许多惊喜在等待着我们。(本报记者殷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