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近两亿农民已经进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2:54 北京晨报

  去年城乡收入比为3.22:1 征地制度改革仍需“渐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为农业、农村工作连续发出的第三个“一号文件”。昨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份文件做出解读。面对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但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的现状,陈锡文指出,中国已经开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努力。不

过,陈锡文也强调说,虽然国家会采取大量措施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在征地制度的改革上,目前的进展也还只能是“渐进”。

  1农民数量还会继续减少

  陈锡文介绍说,“有近2亿农民由于劳动就业的流动以及行政区域变化,实际上已经不住在农村了,这个过程今后还会继续下去。”他解释说,从户籍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现在有9.4亿;从现实的居住地统计,按这个标准现在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为7.5亿左右。两者相比,可以发现近两亿的农民已经进了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数量还会继续减少。”

  陈锡文还表示,尽管农民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巨大,即使过了二三十年,那时候中国城市化率提高到60%,在农村还会有大量的人口。因为即使40%的人居住在农村,到2030年前后,如果中国总人口有15亿的话,在农村还有6亿人。

  2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

  去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拉大,据陈锡文介绍,去年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而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客观上还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

  3千亿元力避农民负担反弹

  对于免征农业税后,中央怎样避免农民负担再次反弹的问题,陈锡文介绍说,据主管部门调查,1998年农民的全部负担大概是1200亿元,而今年中央和省市政府对农村基层的转移支付预计超过1000亿元,中间100多亿元的缺口将通过推进乡镇机构的改革和人员的精简等方式解决。

  另外他还表示,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要建立涉农收费的公示制度,现在农民种地是不交税的,但是在灌溉用水、拖拉机运输上路等方面还有一些费用,这些费用必须向农民公示;从今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还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发生案件还要对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4征地制度改革只能渐进

  在对农民增收政策方面,征地制度的改革日渐成为热点。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是,农民要增收,可不可以直接从土地交易中获益,这样也能避免某些主管部门从土地买卖中谋私利的不良现象。

  对此,陈锡文表示,“建设用地是不是都由国家征收过来之后再提供给开发商使用?农村集体使用的土地能不能直接进入建设市场?这件事情关系非常大,”原因在于,农业用地直接进入建设市场的口子一旦放开,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办法,“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将会大量流失”。在目前来看,农民直接从土地买卖中获益还不现实,还需要渐进的改革。

  5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由于农村市场在投资回报方面和城市的差别,新农村建设最初的启动还将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拉动,不过,陈锡文在随后的采访中对记者介绍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

  刚刚公布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鼓励在县域内建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陈锡文也表示,国家对于进入农村,帮助农业产品成规模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会有优惠政策;在扶贫政策中,国家会对龙头企业到农村引导农产品加工、吸收农村劳动力等给予支持。此外,陈锡文指出,新农村建设会涉及大量的基建工程,这也给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6拿着镰刀坐电梯农民不满意

  近期,我国有些地方提出了建设农村的小社区,把一些村合并到一起,进而引出农民搬家、老房子拆掉建新房的问题。

  陈锡文表示,是否建立农村新社区,首先要看这个地方是否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农民是否因此受到财产方面的损失或加重负担,另外,农民的居住条件也要体现农村的特色,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比如一些地方建了高楼,农民拿着镰刀、锄头坐电梯上下楼就很不方便,农民可能还有一些秸秆等等要堆放,要养家禽、家畜等等。“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因为图漂亮而带来不方便,农民也不会满意”。

  晨报记者 张黎明 韩娜

  

近两亿农民已经进城

  发布会后,中外记者仍“锲而不舍”地向陈锡文发问。 晨报记者 邹红/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