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祖民:投书媒体我不后悔(马上连线)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16 江南时报 |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而目前我们在岗位职责的界定和绩效评价方面问题较多,挫伤了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汪祖民于2月16日给本报的来信中最后一段话,正因为认识到这个问题如果存在的重要性,他撰文反映高校存在的“年岗位津贴设定不科学”、“两类岗位聘任不公平问题”以及“科研费分配不平衡问题”等,并投书本报。为此,记者马上“连线”了汪祖民。 汪祖民说,由于那两天本报登出的稿件在校内广泛传阅,这两天认识和不认识他的老师纷纷给他打来电话,畅谈读后感,按他的说法,听得他耳朵都发热了!汪祖民坦言,有不少人向他提出忠告,“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个人的生命,要注意保护自己,无论如何总希望学校存在的问题能够获得有效的解决。他也曾想过,逞匹夫之勇,得不偿失?但他又想,总得有人能够作出牺牲,否则人人都明哲保身、事不关己,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事后,学校有些老师对他进行规劝,最好见好就收,写个检查。说到这里,他明确表示,他已向学校有关领导递函,绝对不会就此事写什么检查。他寄希望于能够与学校领导进行深层次沟通,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 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一些学校老师,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认为,各高校的岗位津贴制度大多是学校的自发行为,经费一般从事业性收入或其他收入中支出,国家拨款不包括岗位津贴,因此各校的岗位津贴发放一般都是由学校自定政策。不同院系、不同级别、不同系列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津贴差距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苏州科技学院,事实上,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高校最低岗位津贴与最高岗位津贴之间竟相差15倍以上,这可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性分配方法,只是以前从来没有哪个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来。他想了想说,这可能不仅仅是苏州科技学院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高校分配体制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对此,苏州大学一位负责宣传的孙老师表示,就学历而言,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是最低的,有的还是中专生,如果就这方面而言,让副教授和副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拿相同的工资或者津贴,把一碗水如此端平,不是更不公平?她强调,三类岗位目前的分配在国内高校的做法基本都一样,不仅岗位有别,即使同样是教授级别,在不同的院系,工资也有差别,有的还很大,少的还比不上环境好的院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很多时候,专业技术人员更多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 本报记者戴洁 《江南时报》(2006年02月23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