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影响一生的饮食细节(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16 江南时报

  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经常听到的谚语,可是人们一般都知道吃好的重要性,却常常忽视了安全和健康。食物是生存的内核,当吃什么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怎么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不能忽视,这一日三餐过的是日子,一顿也马虎不得。好习惯可会影响一生呢!

  牛奶的藏身之处

  提到热量,就必须了解它的成分。虽然各厂家品牌有所不同,不过内容物大都不外乎含有牛乳、寡糖、果胶、果糖和香料等。由于国人普遍不适应太酸的优酪乳,因此厂商都会添加砂糖或果糖来调味,也因此增加了许多热量。酸奶普遍来说还是比牛奶的热量高些,要保持苗条身段,还是要慎选酸奶的品牌和种类,并且食用量要有所限制,否则不知不觉就会喝下一堆热量,增肥容易,减肥难!

  面对各种牛奶广告,面对当前市场众多品牌的牛奶制品和各商家炒作的卖点,你站在超市的奶品柜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只要你注意在选购牛奶时要避免“两高一低”:即高温、高钙和低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牛奶消毒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其中的乳糖在高温下会焦化,所以超高温灭菌奶并非品质最优。

  其次,牛奶含钙量和浓度不是越高越好。目前各厂家牛奶本身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但是有些厂家为了寻找卖点,人为提高产品的含钙量,在天然牛奶中加进了化学钙,但这些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在人体内沉淀下来,甚至会造成结石。

  最后,牛奶中的脂肪不是越低越好,即牛奶不是脱脂就好。很多人担心喝了牛奶会长胖,因此总是选择脱脂牛奶。其实牛奶当中所含的脂肪不可能直接转化为人体脂肪,而且天然牛奶自身所含的脂肪比例并不高,所以,认为喝了牛奶会长胖是一种误解。此外,脱脂牛奶营养成分大为减少,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牛奶越稠越好﹖No,那可不一定,在加了水的牛奶中再放一种增稠剂,牛奶可以变稠,但营养却降低了。也就是说,兑水的牛奶是可以随意人为变稠的,不一定越黏稠、挂壁越持久的就越好。牛奶的好坏,重要的是看它的指标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一般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在每毫升3克左右,脂肪含量在3.3克左右。营养成分是最主要的,所以买牛奶的时候还是多看一下成分的标识,不要单纯从它是否黏稠来判断。标准纯牛奶应该是颜色略带乳黄色,有挂杯现象,但不会太持久。当然太稀了也不成,如果颜色发亮,像水一样,也不是纯牛奶。

  给孩子喝太纯的牛奶是不对的,因为纯牛奶中所含蛋白质是母乳的3倍,孩子太小,无法消化和吸收过多的营养物质,喝太纯的牛奶会引起孩子腹泻、拒食等现象,所以在给孩子喝牛奶的时候要兑些水和适量的糖,以便于消化,不过加水和糖必须定量,不要太多。

  牛奶稀是质量问题吗?No,灭菌和均质过的牛奶,看起来较稀,但其营养价值实际上一点儿也不比看起来更黏稠的牛奶低。那些在包装内壁上附有黄油的牛奶,是因为脂肪量大,一定时间过后,脂肪就会上浮,形成油脂。这样的牛奶难以被人体充分吸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有的牛奶生产厂家常利用人们对此的误解,在牛奶中添加增稠剂,以此蒙骗消费者。

  都是果汁惹的祸

  好东西难免有走过头的时候,什么都有它的度,否则的话,玉液琼浆就变成了农药乐果。

  拿果汁当水喝。有的宝宝不爱吃饭,爸爸妈妈就让宝宝喝果汁。特别是到了夏天,宝宝干脆水也不喝,就抱着果汁当水喝了。结果,孩子突然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呕吐、头晕的症状。大夫的诊断是,很可能由于孩子长期大量饮用果汁导致了低血钠、颅内压增高症状。国外称此症为果汁综合征。患儿摄入过多果汁等含钠低的饮料,正是2岁以下婴儿营养不良和无热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进餐前,父母不应让孩子饮果汁,否则会影响食欲,尤其是在夏天,一般每天以不超过300毫升的果汁摄入量为宜。

  果汁过度加热。不少妈妈喜欢将水果榨汁温得很热后给宝宝饮用。殊不知,水果在榨汁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维生素,过度加热则加剧了这种对维生素的破坏程度。因此,果汁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在常温或冷藏后饮用更有营养。

  喝完果汁不漱口。有的妈妈在给宝宝喝完果汁后,常常不注意给宝宝清洁口腔,这很容易对宝宝的口腔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给宝宝喝完果汁后,特别是临睡前,妈妈应给宝宝喝少许白开水,以帮助宝宝清洁口腔。

  高浓果汁易致贫血。各种果汁饮料都含有较多的糖分或糖精以及大量的电解质,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铜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从而导致贫血。因此,建议父母们在给儿童饮用高浓度苹果汁和梨汁时应该用水稀释,同时应该有节制地让孩子饮用果汁。

  果汁喝多形成果汁尿。有的时候孩子们喝过多的果汁会发生果汁尿。这是因为水果中大量的糖不能够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而是从肾脏排出,使尿液发生变化所致。这种情况日久天长,会引起肾脏的病变。

  开水煮饭好营养

  有些时候做事省力却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效果,冷水煮饭正是这样。米经过冷水浸泡后会大量吸水膨胀,使糊粉层营养物质大部分溶于水中,随着水温升高和水分的蒸发,溶于水中的维生素B1会部分逸出,在碱性的水中遇热而被破坏掉。另外,一些城镇居民的饮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均要加入净化剂和漂白粉,它们虽然对人体无害,并且能杀死水中的细菌,但也能直接破坏分解掉维生素B1,这样就导致了米饭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做米饭最好的办法是将水煮沸后再放米,这样米本身边吸收水分边被加热,蛋白质遇热凝固,使米粒完整不碎。部分淀粉糊化层逸出后溶于汤中,使粥有黏性。而且在水煮沸的过程中,部分凝聚的蛋白质可保护维生素B1,避免其大量溶于水。随着加米后水锅沸腾而改为文火,蒸气减少,这样做使维生素B1的保存量比用冷水加米煮出的米饭高30%,而且煮出的米饭口感更好。

  在煮饭水里加几滴沙拉,可使米饭粒粒晶莹。滴几滴柠檬汁,则可使饭粒柔软。要煮一锅蓬松的米饭,可在锅里撒一点盐。煮饭时加点醋能防米饭变馊。热剩饭时,在蒸锅水中加入少量盐可除去剩饭的异味。

  想吃到清香扑鼻的米饭,并不一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烧饭就可以获得色、香、味俱佳的饭食。茶水烧饭还有去腻、洁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处。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饭,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此外,茶多酚能阻断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胺和亚硝酸盐是食物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它们在37℃和适当酸度下,极易生成能致癌的亚硝胺,而茶水煮饭可以有效地防止亚硝胺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肿瘤的目的。

  茶水中的单宁酸能有效地预防中风。

  另外,茶叶所含氟化物,是牙本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如能不断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组织,便能增强牙齿的坚韧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龋齿发生。

  茶水烧饭的方法很简单。先将茶叶1克至3克,用500克至1000克开水浸泡4分钟至9分钟,取一小块洁净的纱布,将茶水过滤去渣后待用(隔夜茶水不宜用);将米放入锅中,洗净,然后把茶水倒入饭锅中,使之高出米面3厘米左右,煮熟即可食用。

  常吃粗粮不太好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若是25岁至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吃过多的纤维素质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吃粗粮不仅要分年龄段,更要注意不可盲目随着流行跟风哟。

  比如,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锌、磷的吸收,影响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所以,吃粗粮时应增加对这些矿物质的摄入。

  再如,食物中的胆固醇会随着粗粮中的纤维排出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就会导致女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子宫等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因此,青春期少女的纤维素摄入,每天不应超过20克。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弱,吃粗粮多了会腹胀,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时间长了,会导致营养不良。老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最好不要超过25克至35克。

  黑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米,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都高于普通大米。研究表明,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的抗衰老效果越明显,当然,黑米色素的作用在各种颜色的米中是最强的。此外,这种色素中还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是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大的作用。另外,黑米中含膳食纤维较多,淀粉消化速度慢,血糖指数为55(白米饭为87),黑米中的钾、镁等矿物质还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把食用黑米作为膳食调养的一部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黑米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存放时间较长的次质或劣质黑米,经染色后以次充好出售;另一种是用普通大米经染色后冒充黑米出售。消费者在购买黑米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看看黑米的色泽和外

  观。一般黑米有光泽,米粒大小均匀,很少有碎米、爆腰(米粒上有裂纹),无虫,不含杂质。次质、劣质黑米的色泽暗淡,米粒大小不匀,饱满度差,碎米多,有虫,有结块等。对于染色黑米,由于黑米的黑色集中在皮层,胚乳仍为白色,因此,消费者可以将米粒外面皮层全部刮掉,观察米粒是否呈白色,若是呈白色,则极有可能是人为染色的黑米。

  二闻闻黑米的气味。手中取少量黑米,向黑米哈一口热气,然后立即嗅气味。优质黑米具有正常的清香味,无其他异味。微有异味或有霉变气味、酸臭味、腐败味和不正常的气味的为次质、劣质黑米。

  《江南时报》(2006年02月23日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