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韩国人构建起中国女曲的精神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4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初春的广州温暖宜人,广州郊外的黄村训练基地宛若一个巨大的体育公园,到处是骑车、跑步、打球的人们,偶尔还能在这里看见几个老外的身影。初次来到黄村的记者,会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但对于每年长达数月在此集训的中国女曲队队员来说,基地里的一切就是她们的全部世界,这让她们体验的却是另一种与世隔绝的苦闷生活。

  曲棍球训练场上,一个黝黑的韩国男人夹在30多个同样黑黝黝的姑娘中间,他那带着浓重韩国口音的中文与沙哑低沉的嗓音,是将这个瘦小男人从“姑娘堆”中区别出来的惟一标志。除去午饭和午休时间,从早上6时,更确切地说是6时前的10分钟开始,到傍晚6时,他与他的队员们已经在这块场地上“折腾”了8个小时。此时,天渐渐黑了下来,全天的训练即将结束,队员们将在晚饭、洗澡和恢复性治疗后休息。而这个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的韩国教练金昶伯,则将开始晚间的工作———整理全天的训练数据、分析结果,制订下一步计划……

  队员们说,金昶伯从未早于夜里12时休息过,中方教练和工作人员工作至深夜也已是家常便饭。

  晚上10时,结束恢复性治疗的队员们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宿舍。虽然女曲队里从未在看电视、上网、打电话等队员的自由活动上作出过任何限制性管理措施,也从不会有任何教练或队伍管理人员在晚间监督队员们的休息,但队员们都毫无例外地保证自己的休息时间。

  每天早上6时之前,队员们都自觉起床,在金昶伯执教中国队后,中国女曲就再也没有出现一早由教练挨个敲门喊队员起床的情景。而当队员们到达操场时,她们一定能看到金昶伯早已等候在场地上的坚定身影。

  2006年是金昶伯执教中国队的第7个年头。7年里,这位被中国队队员尊称为金老师的韩国人没有回韩国度过一个春节。对于中国女曲来说,那个最早带来魔鬼式训练法的金昶伯正在与全队共处的7年里逐渐展现出他的完整人格———也正是他的人格,促使中国女曲形成了属于全队的精神灵魂———刻苦和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顽强精神。

  无论是31岁的老将陈朝霞、还是27岁的主力队员付宝荣、还是18岁的新人孙思楠,她们都认为自己已经付出的和还要继续付出的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陈朝霞有严重的职业性膝伤,她现在在训练和比赛中每刻苦一分,其实都意味着她将来退役后要面临多一分的后遗伤痛;付宝荣在几次爱情破裂后几乎对爱情丧失信心,但付宝荣能够理解,因为自己每年有超过10个月的时间在外地训练、比赛,要对方接受这种现实未免不近人情;小将孙思楠到队里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她正在适应金老师高标准的训练要求给自己带来的挑战,训练量大幅度增加,训练要求严格且不容懈怠,但孙思楠和其他8名新队员一起,已经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

  中国女曲是在为奥运梦想而努力,但关键是,她们相信有金老师,她们的梦想就能实现,即便今天再苦再累。

  2000年,金昶伯执教中国队的第一年就率队实现了中国队此前冲击多年未果的奥运会资格,2002年,中国队历史性地获得冠军杯冠军,2004年,中国队获得奥运会第4名。队员们相信,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曲一定能写下新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只有200多人从事女曲运动的曲棍球小国,相比起对手数以百万计的群众基础,中国队能跻身世界强队已是奇迹。由于训练条件落后,2000年,中国队队员是握着韩国队赠送的球具打进的奥运会,直到今天,像陈朝霞这样的中国队老将的月薪仍低于2000元,相比起曲棍球在国外是“富人运动”的现实,金昶佰说,如果中国队再没有精神力量激励自己,那么中国女曲将永无实现梦想的可能。

  金昶伯以“实现梦想,让中国人和中国女曲扬眉吐气”教育队员,中国女曲的中方工作人员说,他是韩国人,但他在中国女曲做到了连一个中国人都很难做到的尽心尽力,并由此感染了每一个工作人员和队员。

  金昶伯放弃了家庭来到中国,7年时间里,只有在2004年,小球中心安排了教练和队员家属到队里与全队共度春节。其他时间里,队员怎么过春节,金昶佰就怎么过。

  跟随金昶伯7年的陈朝霞说,金老师不仅是严师,更是“爱兵如子”的慈父。每个赛季结束后,当全队可以放两周长假时,每个队员竟都会在休息几天后就开始思念金老师和球队。陈朝霞说,“球队才像是我最难以割舍的家。在这个时候,我会忘记所有训练的苦和累而迫不及待地希望回到队伍里来。”似乎很了解队员的心思,金昶伯在休假期总会挨个地给队员打电话,即便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却会让队员们感到丝丝暖意。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曲获得第4名,由于未能摘牌,金昶伯曾一度面临下课危机。今天,队员们很庆幸金老师最后留了下来,她们相信,中国女曲因为有了精神灵魂而成为一个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集体,而打造起这个精神灵魂的正是金昶伯。

  本报广州2月22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