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重宝,价值连城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8:3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
□金陵晚报记者朱波 【金陵晚报报道】“大隐隐于市”,用来形容南京毗卢寺再贴切不过。这座隐藏于南京市区繁华之地的寺庙,离总统府不过百余米,虽然近年来毗卢寺逐渐被人所知,但依然极少有人知道,这巍然耸立的黄墙朱阁竟然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佛教协会旧址,而密藏于此的佛教重宝和历史往事更让这里增添了不少凝重色彩。 昨日,这些佛宝均向游客公开展示。 曾为南京第一名寺 毗卢寺是具有500年历史的古刹,据悉,毗卢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最初只是一间小庵,因为寺中供奉毗卢遮那佛,故得名毗卢寺。清咸丰年间,毗卢寺毁于兵燹。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建毗卢寺,湘军捐巨资从恒山运来香木,建造万佛楼、大雄宝殿等,还请来恒山的唐代千手观音像坐镇于寺。自此,毗卢寺香火大盛,其范围东起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接太平桥、南至汉府街,堪称南京第一大寺。 毗卢寺的香火虽然在清代达到了最鼎盛时期,但是到了民国时期,才迎来了最光辉的时刻——成为了中国佛教协会所在。 民国20年(1931年),中国佛教协会会址从上海迁至南京毗卢寺,先后有太虚大师、章嘉活佛等高僧在此办公。其间,与佛文化紧密相连的中医文化也在此生根,中国中医院在毗卢寺成立,当时由于右任为董事长,至此,毗卢寺真正成为中国佛教研究和中国中医学研究的中心,对中国佛医及其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966年,“文革”开始后,毗卢寺的宗教活动一度中断,僧众们被逐出寺庙,寺庙殿堂也被划给工厂使用,万佛楼三千尊鎏金佛像全部散失,昔日的华丽殿堂全部湮没了。 经过整整40年,在中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关怀和现任住持传义法师等僧众的齐心努力下,毗卢寺终于得以重建殿堂,一些早已流失的镇寺之宝也陆陆续续地被发现寻回。 寺藏《大藏经》,世上仅40套 万佛楼内藏有全套的《乾隆大藏经》,全世界只存40套,向来为“毗卢寺三宝”之一。 藏经楼位于万佛楼二楼,这套《乾隆大藏经》即供奉在藏经楼。据寺中僧人介绍,中国历史上《大藏经》分多个时期多种版本,其中以明永乐和清乾隆时期的藏经最为名贵。归藏南京毗卢寺的这一套即为清刻版乾隆大正藏,全套共168本,全世界仅有40套,因此弥足珍贵。 除了这套经书,藏经楼的“宝”还有不少。藏经楼中央供奉的五方五佛,其佛龛也堪称艺术精品:据介绍,这个长4米,宽1.5米的佛龛,号称“三无”——一无上色,二无油漆,三无钉子,全部选用上等紫檀木依靠榫头拼接而成,是由80名扬州工匠日以继夜,用工188天雕刻而成。 在万佛楼的四楼,左右还各有一件镇寺之宝,即大报恩寺磬和荷花缸,它们与《乾隆大藏经》并称“毗卢寺三宝”。其中,左边的大报恩寺大磬为金铁合铸而成,高0.49米,直径0.63米,重100公斤,为明代大报恩寺遗物,据称,由于含金量特别高,这只大磬与众不同,敲击后,余音袅袅长达40多秒,十几秒过后,便会出现奇妙的现象——敲磬者心率与磬声频率一致,不由让人顿起肃穆敬畏之意。而那口清代荷花缸,高0.61米,口径0.685米,周身彩绘雄狮13只,径口刻有“光绪十五年九月太子太保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伯捐置付毗卢寺永远宝用”。据介绍,磬和荷花缸两件镇寺之宝都是从原万佛殿遗址上挖掘出来的。 国宝千手观音将从日本迎回 除了现存的三个镇寺之宝外,毗卢寺本来尚有一尊堪称国宝的千手观音,为唐代所造。原一直供奉于衡山。后于同治年间被两江总督曾国荃请至南京毗卢寺,从此便成为毗卢寺“镇寺之宝”一直留于此地。 1941年,千手观音被汪伪政府送给日本,作为象征,日本方面回赠了一座用台湾阿里山桧木制造的11面观音佛像。“千手观音”到日本后,先后被安放在日本日泰寺、名古屋郊外和平公园和平亭等地。解放后,中国曾一度想要回国宝千手观音,但由于原来由日本方面赠送的11面观音像在“文革”中遭毁坏,一直无法赎回国宝“千手观音”。 不过,传义法师告诉记者,在毗卢寺重建过程中,经过中日两国民间人士不懈的努力,现中日双方已基本达成友好意向,有望把这尊4米高的唐代观音在其“晚年”请回毗卢寺。 (编辑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