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一)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9:23 淄博新闻网 |
——2006年2月15日在淄博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淄博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慧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世纪之初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五年。 在中共淄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各级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省市委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实现“两提前、一率先”的奋斗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平台,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全市经济在实现恢复性增长之后,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0.95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0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53美元;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160.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13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53和2.5倍,年均分别增长20.44%和20.1%;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04.94亿元。“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39亿元,是“九五”的3倍,年均增长32.2%。我市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47位,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促进农业调新调优、工业调高调强、服务业调大调活。通过实施工业“三O工程”、“双百工程”,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能源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的比例由“九五”末的54.6:45.4调整为45:55。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五年降低18%。有7家企业入围全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其中过50亿元的6家。五年新增中国名牌11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比“九五”末提高13.5个百分点。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东岳集团离子膜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顺利实施,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批准组建,填补了省内工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我市被命名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淄博高新区发展步伐加快,齐鲁化工区启动建设,带动全市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多家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落户淄博,一批大型商贸流通设施相继建成。以齐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开发力度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起步,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畜牧、林果、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产业化、标准化、基地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扎实推进市场化取向的各项改革,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实施企业“二次改制”,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资产重组,全市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上市股票数达到15只,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以TOT方式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膨胀总量、提高质量,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比“九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全部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直接为农民减负4.5亿元。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相继组建运行,建立了政府发言人制度,建设开通了淄博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型政府建设稳步推进。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各项改革逐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积极把握和应对入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坚持“市外即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活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五年引进各类外来投资53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5.62亿美元,是“九五”的2.4倍;完成出口总值58.1亿美元,是“九五”的3.1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五届陶博会和四届新材料技术论坛,为扩大开放创造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