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献言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9:5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专家献言新农村
“产业撑起新农村”

  “未来的新农村要靠产业来支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红军畅想新农村时这样说,“建设新农村强调产业支撑而非农业支撑。新农村的新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林、牧、渔,是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是要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为纽带的农村产业新格局。”

  郭红军近来潜心研究我省的新农村建设,自称“很过瘾,有盼头”,使他兴奋的是,“河南可以借此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他认为,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将会使河南的农民受惠于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但更重要的是各地还要靠自己干出个样子来。

  “定位好河南的新农村建设,关键要靠勤劳智慧的河南人民加强探索,破解难题,闯出新路。”

  红红火火的产业将会繁荣新农村的经济。“手里有把米,做事心不慌。”郭红军对农村办产业的一个观点是,要唱响集体经济。“远看华西村,近看南街村,有了集体经济,办公益事业就有了指望,村干部工资有了保证,富余劳动力就有了去处。这也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治本之法。”

  “新农村应该有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合作组织活跃在城乡之间。生产型的能传输农民新技术、教农民如何种养;流通型的帮农民销售,在交易中增值;维权型的帮农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不上当,不吃亏。千千万万的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生产力的整合和提升,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郭红军说。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开拓性有活力的带头人。一大批在外换了脑筋、挣了票子的能人返乡回流,将成为农村新的建设主体。”对此,郭红军充满信心。②9

  □本报记者朱殿勇

  “农民图的是实实在在”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但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事,当是始终如一要坚持的!”

  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吴一平教授谈起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认为,好政策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防止出现“上边给的不是农民真正想要的”,或走过场、图形式、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他介绍说,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可充分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如韩国在“新村运动”中选择的突破口,就是从改造农民的房舍开始,由政府免费提供水泥和钢筋,逐步变农民住房的茅草顶为瓦顶,再向彩钢顶过渡。农民亲眼看到了生活环境的优化,参与的信心、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当然,让我们目前也搞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还不现实,但如果在能力范围内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较大幅度的倾斜,肯定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吴一平说。

  “当然,仅有积极性还不够,农民手里缺钱的事实让一切建设规划都受到了限制。”吴一平认为,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是建设新农村进程中最关键的问题。

  “农民人均耕地少,单纯靠种粮致富难度大,所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走农牧综合发展的道路,我认为更符合我省种粮农民的实际。当然,由政府帮助提供部分启动资金也非常必要。”吴一平倾向于在我省农村大力发展肉奶兼用型养牛业,一是投入不大,二是技术不复杂,农民很快就能学得会、做得到,而且很容易与正在发展的沼气工程等结合起来,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老百姓图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只要我们实实在在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广大农民就会主动投入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吴一平说。②9

  □本报记者龚砚庆

  “美不美,看看路和水”

  新农村到底新在哪里?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海峰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观点:“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一样,首先注意他的外表;我们认识新农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村容村貌。”

  通过多年的调研,吴海峰对我省农村的“外表”深有感触:虽然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口袋鼓了,房子也宽敞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农村环境却变差了:房舍街道没有规划,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再现农村人居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吴海峰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重农惠农政策的落实,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改善村容村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吴海峰称,改善村容村貌,规划必须先行。乡村规划,不仅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还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高度,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村的实际及特点。所谓“农村美不美,要看路和水”,农村建设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从硬化、绿化、净化、生态入手,进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农村村容整洁规划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关系,同样至关重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着意于外观,更要倾情于内涵。”吴海峰认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要增强农村的活力。农村的活力是综合性的,包括经济发展活力、社会发展活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等诸多方面。“如果农村缺乏内在发展活力,村舍建设和村容整洁也将失去经济社会支撑。”吴海峰说。②9

  □本报记者董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