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除了搬迁,他们别无选择——我省部分深山区贫困农民生存状态探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9:5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除了搬迁,他们别无选择——我省部分深山区贫困农民生存状态探访

  

除了搬迁,他们别无选择——我省部分深山区贫困农民生存状态探访

  

除了搬迁,他们别无选择——我省部分深山区贫困农民生存状态探访

  

除了搬迁,他们别无选择——我省部分深山区贫困农民生存状态探访
核心提示

  2月9日,洛阳市副市长尚朝阳在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洛阳市将投入市级以上资金4500万元,搬迁安置3000户深山贫困家庭,首批移民安置点最迟于4月开始建设。

  深山贫困家庭目前过得怎样?政府实施的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能让所有的贫困家庭走出贫困吗?

  记者近日赴洛阳嵩县深山区采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一幕幕深山贫困农民生存状态的真实场景。

  走在泥泞的乡村

  2月15日,嵩县下着小雨。下午,记者随嵩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到纸房乡和大坪乡农村走访。

  纸房乡上瑶村村部在公路边,距县城仅2公里,村部所在的自然村因为交通相对便利被选定为移民搬迁安置点。村子背坐一面土坡,到处是泥泞。半坡上有一处房屋废墟,村民说,因为滑坡,这家人只好搬到别处住了。

  在村子中心的一面土坡上,两位中年妇女正向下走,其中一人撑着伞,另一人肩扛一袋粮食。又深又滑的泥泞使她们举步艰难,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二人正为如何走下这段路发愁。村中一名穿着长筒胶靴的中年男子看见了,赶忙上前接过中年妇女肩上的那袋粮食。

  村支书王大生说,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2700多口人,80%以上的家庭住在坡上或沟里。人均2分土地,人均年收入800多元。比起村部所在地来,其他自然村的交通条件要差得多,全村有300多户住在偏僻地带的贫困家庭需要搬迁。

  大坪乡枣元村有一个新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已迁入新居的村民带着记者去看他们原来的聚居地——下营。到下营要翻过一座土岭,这段路不足1公里,我们却走了将近1个小时。

  虽然把旅游鞋换成了长筒胶靴,鞋底还是沾满了泥土,而且,泥土的厚度不断在增加,脚步越来越沉重。有几次,脚陷进泥坑里,费好大的力气才拔出来。走几步,我就停下来,使劲地向前踢脚,为的是把鞋底的泥甩掉。这样也有个麻烦,用劲小了甩不掉泥,用劲大些,一不留神就连胶靴也甩出去了。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到下营时天色已暗下来。

  下营在一个大沟里,进村须从一个几十米深的大坑旁经过。村民说,不久前,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骑摩托车栽进了大坑,算他命大,没伤着筋骨。此前,这个大坑里曾摔死了两个人和两头牛。

  下营只剩下了房屋废墟,破破烂烂的。一口深井的井底透出一小块白,井沿边的辘轳只剩下了一根石柱。

  村民说,好多年轻人说不上媳妇。有的在外面谈好的对象,领着回村转一圈儿,对象就变成“朋友”,吹了。于是,有的年轻人学聪明了,订亲时先到县城摆一桌酒席,找理由不让对方进村里看,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把人领回来。

  大山深处有人家

  一条窄窄的水泥公路建在伊河边,从上瑶逆流而上十多公里,车到曹村停下了。随行的工作人员说,这条简易山间公路是省电力公司出资修建的,一直通到大山深处,走到头就没有路了。曹村在峡谷深处,村子背后和村子前面都是高高的山岭。纸房乡一位干部指着河对岸起伏的群山说,那边有一个高岭村,住着1400多口人。转过身,他指着曹村背后那座相对高度几百米的大山说,从山间小路爬上去,再往里面走,那里有个邓村,住着1600多口人。

  这还不是最深的大山,当我赶到白河乡时才发现,深山更深处还有一些散居和独居贫困户。

  2月16日,晴空万里,嵩县县城及四周早已见不到一丝残雪的痕迹。上午9时,在汽车站,我坐上了一辆发往白云山的客车。司机一听是到白河去,连连摇头。半小时后,司机说,没带防滑链,就把已经上车的8个人转给了另一辆开往南召的客车。

  车在崇山峻岭间慢速行驶,路边不时有野兔和灰鼠出没。到分水岭,只见群山白雪皑皑,一些路段结着厚厚的冰。司机下车,给车轮缠上防滑链。车上一位当地人说,山里的雪完全融化要比山外面迟一个月左右。到白河乡政府已是中午12点多,只觉得耳朵里嗡嗡响,几乎听不见身边人说话的声音,当地人说,初到此地的人都会这样。

  一位乡干部说,白河乡属深山区,距县城87公里,全乡347平方公里,有全省三个“之最”:海拔高度最高、离县城最远、人口分布最稀。

  通向上庄坪村黄土岭的道路坎坷不平,20多公里的路程颇费周折。乡政府至上庄坪村村部是崎岖的土路,路面满是泥泞,我们乘坐的桑塔那轿车顺着车碾过的一道道深沟前进。到达上庄坪村村部时,司机小杜才发现排气筒被刮掉了。

  村支书李东奇找来一辆吉普车,我们继续向黄土岭去。上庄坪到黄土岭大约9公里,路更难走了,说是路,不过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路翻岭越沟,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大家都死死地抓住扶手,不敢有丝毫的分心。为防意外,翻过几个乱石堆后,司机下车将轮胎上的螺丝一个个拧紧加固。

  李东奇说,黄土岭勉强还能骑摩托车,上庄坪的一个名叫栗扎坪的自然村,共有10户、45口人,距离上庄坪村村部还有10多里,步行过去也很困难,根本不能骑车,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说不上媳妇的还真不少。

  山民生活不容易

  黄土岭的村民都住在半山腰上,我们弃车徒步。山脚下是几块或大或小的梯田,一位农民在田头烧秸秆,一位农妇在山凹里拾柴,山坡的羊肠小道上一位老农民正牵着骡马往山上走,骡马背上驮着几个白布袋。

  牵骡马的老农民名叫刘文俊,50多岁。我们走进刘文俊的家时,他正坐在炉火旁端着一碗稠稀饭吃,碗里纯白一片,没见有菜。

  “现在是下午5点钟,你吃的是午饭,还是晚饭?”我不解地问刘文俊。

  刘文俊的老伴在一旁接话说:“他到太平镇送药材刚到家,还没吃饭呢。”

  黄土岭地处西峡、内乡、嵩县三县交界处,站在山顶就能看到全省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2212米的玉皇顶。太平镇在西峡县境内,翻过黄土岭后面的大山,要走20多公里的山间小路。刘文俊早早就动身,一天只能跑一趟,能挣60多元钱。

  刘文俊家有三间砖瓦房和两间木板搭成的小矮房(一间做厨房,一间住牲畜),家里杂乱地堆放着木材、粮食、农具等物。刘文俊的儿子自卫校毕业后留在郑州打工,女儿在白河乡中学上初二。刘文俊说,山边地头上只能种植一些小麦和玉米,够吃而已。野猪、野兔、獾等野兽多,别的农作物种不起来。前几年山茱萸能卖个好价钱,这几年山茱萸不值钱了,现在老两口只能靠种植山菌和用骡马送货,一年能收入1万元左右。为供养儿子和女儿上学,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着不少债。

  村民靳太云家也不够宽裕。我们走进他家的小院时,靳太云91岁的老父亲正坐在小椅子上捡理山茱萸。靳家的房屋也十分简陋,屋内很凌乱。靳太云的妻子正在一个铁桶做成的火炉前用力吹着火,浓烟熏得她睁不开眼,一边的摇篮里,孩子禁不住哭啼起来,她又转身哄孩子。三年前,靳太云得了严重的肝病,几万元的医药费掏空了家底。③14

  政府行动

  异地搬迁助贫困山民“移”出贫困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嵩县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2001年统计,嵩县共有9.23万贫困人口,独居、散居贫困户5768户、23478人。

  除嵩县外,洛阳市另有汝阳、宜阳、洛宁、栾川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伊川1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据2004年底统计,共有贫困人口45.75万人。大都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干旱地区和库区,生存环境恶劣。

  我省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如,新密市尖山乡,平均海拔接近千米,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乡9750多口人中就有7600多口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我省的扶贫开发重点乡。卢氏县有2300多个农户生活在深山区。南召县生存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鸭河口库区等地的贫困户所在行政村达34个。

  如何使这些贫困农民走出贫困是政府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确定了对深山特困家庭采取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的办法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各地积极行动,深山贫困家庭的移民安置工作普遍铺开。河南的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近日记者在嵩县采访,参观了纸房乡上瑶、大坪乡枣元、白河乡上庄坪等处的扶贫移民安置点,砖混小楼式的建筑加上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据介绍,2005年,嵩县共规划搬迁深山独居散居户511户、1967人。2006年规划在11个乡建15个安置点,搬迁安置1141户、4655人。这些搬迁安置点一般都在公路沿线或集镇区,交通便利,上学、就医都方便,有利于群众脱贫致富。截至2004年底,洛阳市共建搬迁点87个,搬迁2346户、9560人,还有9603户、37944人需搬迁。今年,洛阳市将对3000户深山贫困家庭实行移民搬迁。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我省重点抓了嵩县、南召、新密等8个县的搬迁扶贫试点,通过采取财政资金补一点、地方政府配一点、有关部门免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稳妥地实施移民搬迁,基本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河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10年)》提出,我省山区、黄淮滩区、低洼易涝区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区域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4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560个重点乡、10500个重点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范围。对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生存空间狭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极少数地区,各地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专项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移民搬迁,彻底解决这些地方群众的贫困问题。③14

  □文/图本报记者汤传稷

  身边的骡马经常翻山越岭驮东西,可为刘文俊出了不少力。

  上瑶村中的道路,一到下雨,就泥泞难行。

  通向上庄坪村黄土岭的山路让吉普车也不时为之犯愁。

  建在白河乡上庄坪村的扶贫移民安置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