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街的故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0:03 锦州日报 |
这里的生活就像承载着它的土地一样沉寂无奇,然而那种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民风民俗却散发着泥土一样的幽香,和着春风吹向人们的心田,使人感到欣慰、满足和愉悦…… 几年前,太和区营盘乡大许村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规划民宅,建设村民住宅示范一条街,当时16户村民报名建房,村民赵凤珍也报了名,她1年前死了丈夫,带着2个孩子 和1000多元的欠债,生活着实困难。按农村习惯,分房号要抓阄儿,她正好抓到地势低的房号。可垫房基没车辆怎么办?正当她犯愁的时候,新邻里们商量,把地势最高的房场让给她。打地基的那天,有车的出车,有人的出力,2天时间地基就打好了。新房盖成了,邻里们又帮她套院墙。买材料没钱,邻居赵玉芬又拿出500元钱。在众人的帮助下,赵凤珍的三间“北京平”和小院套都起来了。这件事虽小,对赵凤珍来说却是“终身大事”。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众邻里家,登门致谢。“让房号”拉开了乡亲们和谐相处的序幕,从此以后,无论谁有个大事小情,没有一家不到场的,16户好邻里亲如一家人。前年春天,一场大风把居民温室的塑料薄膜都吹开了。张殿国忙于压塑料,不慎从大棚上摔了下来,骨盆摔伤。邻里们闻讯赶来,有的帮助送医院,有的帮助修温室,什么事都没耽误。张殿国出院的那一天,牛大凤送来香蕉、桔子,王丽娟送来排骨,李永柱送来猪头肉……张殿国感动地说:“东西不在多少,情谊暖人心啊。” 这里崇尚的是家庭美德和邻里亲情:赵秀娟家的承包田离街只10多米,她最担心的是庄稼被牲畜糟踏,伤了邻里的和气,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从小苗一出土,邻里们谁也没散放过鸡鸭。赵玉芬有3.5亩菜地,大多数种芹菜。每当卖菜旺季,一家人忙不过来,邻里们全凑过来,说话打唠的就把芹菜摘了,她又把芹菜叶腌好送给各家尝鲜。春种秋收,大家便自动组成互助组,赵海银家拴大车,他成了“大忙人”,每年都为邻里出车工多达100多个工日,从来没提过车脚钱。 农闲时,姐妹们凑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没有,谁家尊老爱幼才是姐妹们的“热门”话题。高淑兰是出了名的好媳妇,老公公80多岁,冬天叫老人家住热炕头,夏天给老人家点上电风扇,日常生活好吃好喝的供着,老人家的被褥和衣服总是干净整洁的,老人家逢人就夸他有个好儿媳。孝道成了门风和街风,王桂霞的老公公谭海庭患小脑萎缩症,大小便不能自理,丈夫经常出外打工,王桂霞无怨无悔地侍候着老人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家的心愿,全街没有一家的孩子辍学,梁志满的大女儿还考上了高校。谁家有了红白喜事,16户邻里都去帮忙,丧事办得简朴又隆重。崇尚节约,增进情谊,这一点让外街的人羡慕不已。这条和谐街10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年岁较大的赵凤珍是一位老党员,合作化时当过生产队小队长,人民公社时当过大队妇联主任,是这条街妇女的主心骨,她闲着没事总是街前街后的走走,遇到陌生人她主动上前搭腔。一次,一个“小青年”来到街头望了这家又望那家,赵凤珍也若无其事的跟上去,“小青年”只好溜走。 16户好邻里打造和谐一条街的故事传到太和区,区文明委授予其“文明一条街”的光荣称号,乡里也把这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在全乡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