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夫15载,山上山下一片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3:13 大众网-鲁中晨报 | ||||||
从他们山顶的家到山脚下足足有3公里的山路,即使这样,村民们看到的高振美总是一副轻松的表情 (记者 张磊 摄) 她家住在山顶上; 她背着丈夫在这条山道上爬了15年; 她的努力让丈夫起死回生; 她被镇党委和村支部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 她就是沂源县中庄镇焦家上庄村52岁的农家妇女高振美。 崎岖山路上印下瘦小身影 昨天,从中庄镇政府驻地向西,汽车行了15公里后,本报采访组一行4人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焦家上庄村。 车行至村边,由于地势崎岖、路面凹凸不平,我们只好下车,步行上山拜访这名被镇党委和村支部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支柱”的农家妇女。 “从下车的地方到高振美家还有3公里多。”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丰义获知来拜访高振美后,放下手中的活为我们引路。 沿山路步行了约1公里时,向山上望去,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一个推小铁车的瘦小身影出现在记者视线里。 “她就是高振美。”高丰义说。 我们赶了上去。 “你就是高振美吧?” “我是。你是?” 一番介绍后,我们的采访在小铁车的颠簸声中开始了。 路面窄石头多 背夫走了15年 从村中的硬化路到高振美东山顶的家,有着3公里路程。 “这3公里路村里的孩子白天上学也得小心翼翼,因为路面窄,石头多。”高丰义说。 “我背着他(刘方厚)爬了15年了,就是蒙上眼睛在黑夜,我也能摸回家。”高振美说。 丈夫15年前得了静脉炎导致股骨头坏死,从那时始,高振美一边拉扯着未成年的两个孩子,一边身上背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开始了沿这条山路上上下下寻医问药的爬山生活。 县里的医院离焦家上庄村45公里,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村里只有一辆进城的公共汽车。为治好丈夫的病,这名柔弱的农家妇女不得不背起丈夫下山乘坐公共汽车四季往返于城乡之间。 “为赶上车,早上4点半就得起床背他下山。”高振美说。只有1.57米的她,背着一个70公斤的汉子上下山,每周至少一次。身上背着个大男人,披着星星下山,踩着月光爬山,她说15年来她已经习惯了。 山上只住着5户人家,他们的家在山顶端,15年来,崎岖山路上一些石头,已经被她的脚底磨得发亮。 她的努力让丈夫起死回生 从静脉炎到股骨头坏死,在丈夫刘方厚身上,两个病症的转变过程只用了不到半年。 床这头是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床那边是日渐消瘦的丈夫,面对三间漏雨的草房,高振美知道自己流泪无用,她唯一要做的就是让丈夫站起来。“只要丈夫能站起来,能看管孩子,我就可以下地种些粮食回来。”她说。 下雨了,泥泞里,背上的丈夫为她撑着伞;下雪了,背上的丈夫手里拿着木棍一个劲地往雪里插,“这样下山时就能避免摔倒。”刘方厚说。 初春下地干活,高振美就在门前的地上铺张席子,然后放上被子让丈夫躺在暖暖的阳光里。晚上,高振美哄两个孩子睡下后为丈夫捶身体也是休息前必做的。 “因为医生交代了。”她说。 5年前,在床上躺了多年的刘方厚脚部和腿部突然有了些知觉。从那以后,高振美对丈夫的病情更有了信心。2002年春天,看着刘方厚在自己搀扶下挪起了脚步,高振美流泪了。“即使再苦我也没有流过泪,但这次流泪了,因为我很幸福……” 昨天,在这个农家小院里,记者眼前拄着拐杖的刘方厚竟能提起火炉上烧开的一壶水。 “如果没有她,我哪能活到今天!”刘方厚说,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妻子给的,他欠妻子太多。 生活平凡精神动人 中午的阳光照在这个农家小院里,刘方厚躺在正屋门前,一只狗和一只猫慵懒地躺在他身边。他身后曾住了大半辈子的草房如今已换上了瓦,屋子里家具虽然简陋,但整洁。 高振美说,村里和镇上每到过年过节总关照他们这个特殊的家庭。如今女儿在外打工,正读初二的儿子每年都会收到希望工程的捐助。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让他们一家感到了生活的幸福。 15年来,高振美的经历不仅感动着村里3100多名村民,也感动着镇上的知情人。 镇党委书记刘教武说,“高振美的事迹令人感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这样的精神!” 焦家上庄是中庄镇面积最大的村,也是人口最多的村。村中央,幢幢小楼拔地而起,小学里孩子琅琅读书声传得很远。 (记者 王永端 康嵩 实习生 侯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