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促进公平,惟有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3:20 东方网

  怡然作品集前几天,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在第25次改革形势分析会上取得共识:经过2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改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与改革开放分不开的。现在改革仍然处在攻坚阶段,要下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改革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前进中的问题只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

  读了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观点,联想起前不久周瑞金先生的文章《改革动摇不得》。在那篇文章里,周瑞金先生同样指出:今天,改革又走到一个历史拐点。在当前这个历史拐点,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判断,坚决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着力推进全面改革。改革不能动摇,不能停步,更不能后退。

  这表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改革的办法攻克前进中遇到的难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基础。

  我特别注意到,无论是上述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还是当年“皇甫平”的“领头羊”周瑞金,都客观冷静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经济不发达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但是必须认识到,矛盾本身并非静止的、凝固的,而是呈运动状态,不断变动的。与改革伊始相比,我国主要矛盾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是其表现却不尽相同了。尤其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物品短缺的矛盾突出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缺衣少食、私人物品极度匮乏的问题大多解决了,而新的矛盾产生了,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同公共物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政府为民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如教育、文化、住宅、医疗卫生、社会就业、社会治安、生态保护、环境安全等等。恰如瑞金先生所形象地比喻,就是在“端起碗吃肉”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放下筷子骂娘”凸显了,“骂”的由头正是公共物品供应、公共服务短缺。这其实并不是改革本身引起的,而恰恰表明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尚须深入推进。倘若因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就怪罪于改革,于是使改革停顿起来,期冀着有别的什么“灵丹妙药”,那只能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说起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眼下人们议论最多的是教育和医疗卫生。以教育为例,早在1986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向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收取学费”。但由于国家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义务教育”不“义务”,“免费”实际落了空。义务教育不仅收费,而且出现乱收费。结果,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都在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但只有中国将义务教育划分为“收费”和“免费”两种。

  再看医疗卫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而到2002年下降到4%。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卫生部长高强坦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的贡献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据了解,2004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占到GDP的5.5%,但是它的构成却很尴尬: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为16%强,而老百姓的支出则占到55%。

  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公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需求,同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低效之间构成了越来越大的矛盾,产生了新的不公平。而这就亟待推进改革,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政策、举措,具体化到改革社会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尽力满足人们对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需求。比如至少要彻底改革收费的义务教育模式,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改革医疗体制,至少要让人们看病的自费支出部分逐渐降低。社会公平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方面,而坚持改革、深化改革就是为了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确保建立起社会保障机制,以促进社会公平,这是既势在必行,又时不我待的。


作者:怡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