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义务抢险十二年救助伤员六百余 洛阳农民亢社欣自费购置车辆和器材,没日没夜地在公路上抢救交通遇险人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3:3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义务抢险十二年救助伤员六百余 洛阳农民亢社欣自费购置车辆和器材,没日没夜地在公路上抢救交通遇险人员
【核心提示】

  十几年前在重庆遭遇交通事故后,他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心帮助;12年来,他将感恩之情演绎成一幕幕交通抢险的场面。

  洛阳人亢社欣,这位普通的农民,自费购车,自费添置急救设施和消防器材,没日

没夜地在公路上抢救交通遇险人员。许多外地司机都认识他,路过他的家门、见到他在路上忙碌时,就会按喇叭、挥手,表示对他的敬意。

  截至2月22日记者采访时,亢社欣已经义务“出警”600多次,救助600余人,其中许多人因老亢的及时救援才得以重获新生。

  义务与责任

  救助过600多人的老亢说,他是在尽义务,他所担负的只是普通人应尽的责任。

  门外贴着满墙交通宣传法规,俨然是交警部门的专业报警点;门内挂着满屋的感恩锦旗,仿佛是一个专门的荣誉室。洛阳市洛常路旁的“老亢饭店”从里到外咋看都不像个饭店。

  2月22日,记者在采访亢社欣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义务”:义务“出警”、义务抢险、义务急救、义务扫雪等等。记者见到老亢时,他正在公路边的建筑物上义务喷刷交通安全警示标语。

  老亢说,从1994年至今,12年来,义务“出警”大概660次,平均每次至少要救出一个人。记者从老亢的几本抢险记录簿上看到,老亢记下了他参与抢险的一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状况、人员伤亡情况、被救人员的救治结果等。

  面对满墙的锦旗,老亢讲起一些事故的来龙去脉——2002年12月3日,一辆面包车在310国道唐寺门立交桥与一拖拉机相撞,面包车驾驶室严重变形,两人被卡在车中。老亢赶到现场,用钢索拉大驾驶室的空间,救出两人……

  2004年8月28日零时,一辆农用拉沙车在史家屯附近翻车,底朝天。一女子被压在引擎盖下,十分危急。老亢第一个赶到现场,将女子从车下救出。

  2005年5月30日4时20分,一辆面包车与一辆货车迎面相撞,面包车司机被卡在车内。老亢赶到现场后用自制工具将面包车司机救出。

  2005年7月7日中午1时36分,在洛常路上,一辆解放大货车与一辆面包车猛烈相撞,一男一女当场死亡,车上的一名男孩被老亢从驾驶室救出。

  ……

  依据亢师傅的记录,记者随机采访了事故获救方的一些当事人。洛阳市民韩运兴师傅,是在2002年12月3日的事故中被亢师傅救出的伤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我满脸都是玻璃碴,双腿折断,血流不止。出事故后,我昏了过去。等到第二天在医院醒来,我才知道亢师傅是我的救命恩人。像亢师傅这样的人,不仅拥有善良的心,还拥有无私奉献的勇气。”

  焦作市的魏春霞女士是2005年7月7日事故中被救男孩张健的母亲。谈及亢师傅,魏女士泣不成声:“当时我和丈夫已离婚,儿子随他爸生活。前夫在那起车祸中丧生,儿子被卡在驾驶室里。多亏亢师傅及时将我儿子从车里救出来送到医院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我儿子康复得很快,没有耽误学习。今年寒假,我儿子考试拿了全班第一名。儿子已和我商量好,今年暑假,我们一块登门看望亢师傅,让他感到他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老亢说,其实做这些事情都不算什么,他之所以能记住很多事故现场,是因为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能让他联想到一个家庭的悲伤。所以,每起事故都会让他刻骨铭心。他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尽义务,他所担负的只是普通人应尽的责任。

  感恩与行动

  重庆山民的相助让他心存感激,一个小女孩的死亡让他难过,于是,他走上了义务抢险的道路。

  今年51岁的亢社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住洛阳市白马寺镇董村。1982年,亢社欣买了一辆货车跑长途货运。1992年6月的一天,他的货车在重庆达县的山路上出了交通事故。当晚他在车上过夜。因为人生地不熟,他感到有点害怕。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地山民义务给他看车、作证,还送水送饭送铺盖。老亢感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情谊。当时他就想,如果今后遇到类似事情,他一定会像那些重庆老乡一样帮助别人。

  这次事故后,老亢决定不再开车,回家开个小饭店,过安稳日子就行了。可是,两年后的一次交通事故,打破了亢社欣内心的平静。

  1994年12月23日,洛阳至孟津县常袋乡的公路(洛常路)通车了。这条新修的公路很宽,也是当时从东进入洛阳及向西前往西安、向东去郑州的必经之路,车流量非常大。12月29日下午6时许,在路边开小饭店的亢社欣听到门外一声闷响。亢社欣跑出门,看到一辆标致轿车撞了一名小女孩后逃逸。老亢立即抱起7岁的小姑娘拦车。看着一辆辆汽车冷漠地开走,老亢心急如焚。后来老亢终于拦到一辆车,把孩子送到医院,但医生说太晚了,没救了。

  老亢说,他当时心里非常难过,如果能早点救助,那孩子可能就不会死。第二天,亢社欣就买了一辆三轮车,并将这辆车命名为“事故急救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义务交通事故抢险生涯。只要听说附近有事故,不论当时正在干什么,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老亢都会匆忙蹬着他的三轮车出发。

  事故与故事

  老亢自费买来一辆客货车,用来义务救人。村民说,没有老亢,这条路上得多添几百个冤魂。

  亢社欣的做法和想法得到了当地交警部门的支持,老亢的小饭店于是成为一个特殊的民间“交通事故报警点”。数年后,老亢自费购买了一辆客货车,专门用来义务抢险救人。

  在洛常路上,记者随便问了几家住户,他们都知道“那个爱管闲事、爱救人命的”老亢。一遇事故,村民就会给老亢打电话“报警”。一名村民说,如果不是老亢,这条公路上至少得多添几百个冤魂。老亢说,如果他救的人没能康复,他会几天几夜失眠;看到经出事的人最终活蹦乱跳地回家,他会特别高兴。“想想吧,还有啥能比救人一命更叫人高兴!”老亢说。

  1995年5月1日中午1时,一辆面包车撞上了电线杆,驾驶员当场昏迷,变形的汽车将另外一人死死卡住。亢社欣用撬杠撬开车门,及时将两人送往医院。记性一直很好的老亢几乎忘了这件事,连事故记录中都忘了记录。后来,当获救的两人跑来给老亢送上感恩锦旗时,老亢才知道,他救的是两名医生。

  2002年8月13日凌晨4时,老亢被“报警”电话惊醒。原来,在洛常路十里铺村发生一起陕西大货车与当地拉砖拖拉机相撞的事故。大货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货车上的两人被卡在车里。赶到现场的交警、路政人员及围观群众因没有抢险工具而束手无策。亢社欣到现场后,麻利地拿出钢丝绳左捆右拴,然后开动抢险车,将被卡在车里的两人救出。两名陕西人康复后来表示感谢,老亢推开两人递来的现金说:你们两人能健健康康地来见我,就是最好的礼物。

  老亢说:“每次接到‘报警’,不管夜再深,我都会在三两分钟内穿好衣服开上车就走。人获救了,俺回来美美睡上一觉;人不中了,俺几天都心里难受。咱不求别人报答。咱当时在达县得到当地人帮助,至今不是也没有机会去跟人家说声谢谢?”

  救人与创新

  在救人生涯中,老亢不断对他的抢险车进行改装。如今,他的抢险车拥有扫雪功能、灭火功能等。

  亢社欣的抢险车在自己的改装下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多,他的小饭店却因为他的义务抢险而赚钱越来越少。

  记者2月22日到老亢家采访时,老亢的小饭店停业了。老亢的妻子说:“他没时间了。2月底必须完成喷刷交通安全标语的‘义务’,他现在正在焦枝线立交桥下当活雷锋哩!”

  在立交桥下,记者见到老亢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正在桥墩上喷刷标语。忙完手里的活儿,老亢摘下口罩笑着说:“省厅(指公安厅)要求交警部门2月底必须刷完标语,民警们都忙,我就只好一个人干了。俺那小饭店,等3月份再开张吧。”记者注意到,老亢提到各级公安部门总是说“省厅”、“市局”、“支队”,仿佛自己是一名正式的交通警察。

  老亢的抢险车已经换成了由小货车改装成的“大篷车”了。抢险车表面是交通安全宣传漫画,里面是交通标志牌、急救箱、灭火水箱、吊装设备等。老亢说,妻子的埋怨只是嘴上说说,“遇到事儿”,她也会忙前忙后帮着准备救人的东西。

  2003年,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雪,事故陡增,老亢日夜不停地抢险。老亢说,事后他想,能否在自己的抢险车上安装一个清理积雪的机械,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文化程度不高但心灵手巧的老亢,很快对自己的抢险车进行了改装,装上了自制“扫雪机”,到路上一试,还真管用!去年和今年连下几场雪,老亢家附近的路段几乎没有发生大的事故,原因就是这里的积雪早被亢社欣给清理完了。

  2004年7月23日晚上,洛常路平乐路口一辆轿车翻车起火,司机被困在车里。民警和老亢都赶到了,可由于火势太大,人根本无法靠近。等消防人员赶到将火扑灭,司机已被烧死了。老亢为此几天几夜没睡好,他说,如果当时有消防设备,那名司机很可能不会丧命。于是,亢社欣又钻研起消防设备,并成功地在自己的抢险车上安装了两个一吨容量、用于灭火的水箱。老亢说:“虽然消防器材到现在还没派上大用场,但有备无患!”

  谁也不知道老亢及其家人为老亢的“义务”付出了多少。我们知道的是,几乎所有的洛阳市民,提起老亢都赞不绝口。

  采访手记

  盼望老亢早日“下岗”

  本报记者在忙碌的采访中,多次邂逅老亢在交通事故现场抢险的场面。当周围的人,包括警察在内,对卡在事故车中的遇险人员束手无策时,老亢的身影就意味着生的希望。

  记者清晰地记得,2003年2月3日(农历大年初三)下午4时许,一辆小汽车与一辆大货车在白马寺附近的公路上相撞。记者接到热线赶到现场时,老亢正满头大汗地施救。他不停地从变形的车中一个个背人。背出一个,身亡了;再背出一个,身亡了……终于,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被老亢背出来,还活着!

  老亢只是一位普通公民,虽然他表示,救人是他的义务与责任,但这毕竟不是他的专门职责。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员,老亢12年来救助了600多名伤员,这一感人事迹的背后,也许意味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的专业救护机构,是不是还有改进的余地?如果专业机构把工作做到位了,老亢也就不必牺牲自己的时间与金钱去忙忙碌碌了。指望平民老亢来抢险,说明我们的专业救护机构做得不够好,我们的救护机制需要完善。

  老亢的义务抢险工作做得足够出色,但我们这个社会的交通事故救护工作,绝不应过多地依靠一个老亢。社会的责任还是应该由整个社会来承担。在对老亢表示充分敬意的同时,我盼望着老亢光荣“下岗”、回归普通人生活的那一天。□首席记者任双玲文图

  老亢正在义务喷刷交通警示标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