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便宜,便宜,都是因为便宜! 揭开农村大集假冒伪劣症结之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3:52 大众网-鲁中晨报

   当街制作和销售的糕点食品、假冒或仿冒名牌商标、劣质饮料……农村似乎成了假冒伪劣产品赖以生存的温床,农村消费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农村食品卫生状况却没有什么改观。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农村食品市场如此杂乱不堪?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其症结究竟在何处?

  中篇 分析篇

  

  [案例]一

  “大娘,您为啥买这些现场制作的虾条啊?”记者问。

  “便宜啊。”

  “超市不是也有卖的吗?这里现场制作的虾条多脏啊。”

  “超市里卖的是好,可太贵了,小孙子天天哭着要,哪能天天给他买好的。”

  2月21日上午,在淄川区寨里镇寨里村大集上一处卖散装饼干的摊点前,面对记者“为何要买散装饼干”的疑问,一位老大爷反而疑惑地问记者:“只不过是一个是袋装,一个是散装,有什么不一样吗?这种饼干要比袋装饼干便宜很多呢。”

  超低价“旺”了假冒伪劣

  一毛钱一袋的“唐僧肉”、不到一元钱一罐的“露露”、十几元钱一箱的牛奶……假冒伪劣食品在如今的农村集市上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之所以能够在农村市场上旺销,价格低是主要原因。”淄博市工商局一名负责人这样分析。在几天的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农村市场上大量假冒伪劣食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买方市场的存在。

  “因为农民的消费水平有限,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以价格作为衡量是否购买的第一标准,所以有些时候,明明知道是假冒伪劣商品却依然购买。”

  确实,在口袋里没有太多钱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更关注的是价格。这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

  [案例]二

  2月21日上午,在淄川区寨里镇一家学校附近,几个在学校门口经营百货的小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其中一个小店里记者看到随处摆放的都是向儿童出售的“小食品”,不一会儿几个孩子走了进来。

  “要一包腊条,1块的那种。” 店主给孩子拿了一种外形酷似腐竹的豆制品,长筒状,约20厘米长,记者拿过一包仔细翻看,找遍了包装各处,也没见到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

  几个孩子告诉记者,家长每天给自己的零花钱最多不过两块钱,“外面卖好吃的可多了,可钱又不多,只能买这种便宜点的了。”

  便宜零食让孩子“牵肠挂肚”

  学校门口的小店、集市摊位前出售的儿童小食品琳琅满目,颜色鲜艳,十分诱人。老人习惯从集市上买上一包小食品带回家给孩子吃,殊不知,捧着小食品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时,吃到嘴里的却有可能埋下健康隐患。据了解,农村集市上的儿童食品大多是“三无”产品,家长往往贪图便宜购买,孩子食用后的后果让人担忧。

  “孩子本身缺乏必要的判断,而农村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往往都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往往想用有限的钱买到更多的食品,而忽略了食品的质量。”在采访中,针对农村孩子易受劣质商品的毒害问题,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做了上述表示。

  如今,国家对儿童小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疏松剂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都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不合格儿童食品中的化学制剂在人体中累积到一定量后,会严重危害健康。可农村集市上的一些不法商贩仍旧销售含有过量化学制剂的劣质儿童食品。另外,大多数在城市卖不了,有的是不允许卖的食品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农村市场。

  [案例]三

  2月22日,在淄川区寨里镇的大集上,记者看到,一边是集市上来来往往购买商品的村民,而在附近的几家超市内却几乎看不到购买东西的顾客。

  当记者问起超市销售人员为什么没人来逛超市时,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里的商品他们不需要,很多农民赶集买的都是新鲜的蔬菜,可是超市里面却无法提供。”

  传统观念为便宜货开绿灯

  商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农村,缺少的是小作坊无法生产的高档产品,不缺少小食品等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

  集市上的蔬菜多是自家耕种的,而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却是通过连锁总店“分配”过来的,因村民从超市购买蔬菜的情况比较少,超市蔬菜区“循环”得又慢,蔬菜自然不新鲜。因此,在农村的超市更适合卖其他商品。

  “村民不需要,或者没有这个需求,再好的品牌一样没有销路。”在采访中已经将自己的店铺成功打进许多农村市场的政通超市一名负责人如是说。在农村由于许多村民多年形成了缺什么买什么的习惯,再加上受比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之类的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大集上假冒伪劣食品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在农村购买商品时“讨价还价”也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一种习惯,如果是3元的东西,经过一番讨价,能以2.70的价格买下来也让村民们觉得省了不少钱。如今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到农村去了,但是超市砍价的余地很小甚至不能砍价。

  所以,大多数村民还是觉得在集市上买东西更“舒坦”。

便宜,便宜,都是因为便宜!揭开农村大集假冒伪劣症结之根
在张店马尚大街市场,执法人员正在检查一箱涉嫌劣质产品的酸奶

  [案例]四

  2月22日下午,记者在与执法人员检查张店马尚大街市场时发现,在记者前一天暗访中发现问题的小摊点大多都没有出现在市场上,市场上反而多了许多“新面孔”。

  “说不定,明天他们又到别的地方去摆摊了。”马尚工商所所长张敏告诉记者,“这就是农村市场的特点,农村市场经营模式以小摊位、小店铺为主,这些小摊位、小店铺大多分散且不固定,给我们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难到位,是工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小商店坐以待“货”

  在昨天的检查中记者发现,除了部分较大规模的超市外,小商店、小摊点都无法向执法人员出示进货单,有的甚至连供货商的经营地点都不知道。对这些没有设置进货台账的商家,执法人员依法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

  正在工商人员向他们索要进货单时,一名经营一家小商店的老大娘向记者吐起了苦水:“我也想记记账,可我老眼昏花的,认字又不多,写不了啊。”

  另一家小商店的店主则说,他现在是经理、会计、售货员等职位集于一身,每天店里就他一个人。想出去进货,商店就得关门;要想正常营业,就没法出去进货。无奈之下,店主只有被动地等待一些游商小贩到村里推销。“就算自己想去进货,交通也不方便。”这名店主告诉记者,“货源不固定,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有时候商品出了问题常常连货主都找不到。”

  淄博市工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村流动商贩销售的食品,质量往往无法保证,而这种流动售货的性质,也给执法人员监管带来了难度。(a8)□ 文/图 本报记者 许菱芸 殷长晓 薛忠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