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都灵冬奥会的独翼天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7:49 青年时讯

  关键词一个人的时代

  中国的冰雪项目常常就是一个人或者一对选手的项目。

  当年花蝴蝶陈露一个人孤独地在女子单人滑的赛场上打拼,据说当初中国花样滑冰队几乎将所有经费都用在了陈露一个人身上,请名师编排动作,到国外训练。当陈露脱下国

家队的队服,中国女子单人滑的美丽也随花蝴蝶一起翩然离去。

  这似乎也是并不占优的中国冰雪项目迅速起飞的捷径。

  陈露之后,双人滑成为中国冰雪的重点。如果说,陈露让国际冰雪界知道“中国人在冰上也行”,那么申雪/赵宏博让国际冰坛彻底信任了中国花样滑冰。

  申雪/赵宏博开创了一个中国双人滑的时代,他们为中国双人滑杀出了一条路,尽管“征服”这条路上有委屈、有痛苦。

  关键词体育哲学

  哲学二字本身就充满玄妙,解析的方式也经常如此。

  何为体育哲学?来自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如果一名运动员,既想在大赛上拿金牌,又担心自己会在比赛中受重伤,那么去不去参加比赛?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这样的哲学命题在中国运动员看来通常只有一个答案———拿金牌。有人把它归结于中国选手举国体制下金牌至上的情结,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为了梦想。作为运动员,老女排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言最贴切不过。

  12年前,1994年冬奥会上,叶乔波几乎废掉自己的腿才拼来一枚铜牌,而她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坐在轮椅上接受人们的鲜花和掌声。那辆轮椅,就是一枚冬奥会铜牌的“附加财富”。

  中国女排的赵蕊蕊打着石膏来到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与队友体验最高水平赛场上的惊险,与队友一起享受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的幸福。

  申雪说她踏上冰面的那一刻特别能理解赵蕊蕊的心情,“很多人当时都说为什么赵蕊蕊伤成那样还要去雅典,我特别能理解她,因为无论如何,作为运动员都想参与到比赛中,就算伤也要像战士一样伤在比赛场上。”

  事实上不仅中国运动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只要有可能,没有人会放过。

  就在都灵,有一位怀孕三个月的准妈妈就代表德国队参加了比赛,这一切,领队在比赛后才知情。

  都灵奥运会,跟腱韧带断裂的赵宏博不仅要与对手竞争,还要与医学观点博弈。赵宏博成功了,他不仅只是完成了比赛,而且与申雪继盐湖城冬奥会后再拿到了一枚铜牌。

  小将张丹在冰场上狠狠地摔过后,擦干眼泪又爬了起来,张丹在与自己的毅力比拼。最终她赢得了自己历史最好成绩,与张昊一起获得了银牌,更重要的是他们赢得了尊重。

  关键词简单快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人把一切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从而怀疑,更深地引发出阴谋论。

  张丹/张昊拿到了银牌,内行人知道靠的除了实力还是实力。不过有阴谋论情结的人按捺不住了:是不是裁判给了同情分?更有过分的,在研究了张丹/张昊的比赛后,得出了张丹以假摔博同情的大胆想像,也许是看足球场的假摔看多了。关于假摔的想像只有阴谋论的天才才有这样的心机。

  国际滑联都出来解释了,张丹/张昊在受伤之后重新返回赛场,完全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而花滑的新规则的精细使同情分不可能存在。

  国外媒体无一例外地盛赞这个勇敢的小姑娘,当地电视台的解说员特别讲了张丹如何在小时候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室外练习,他还讲了张丹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母只能给她买大两号的运动鞋,为的是可以多穿几年,而每次当张丹练习完,因为鞋不合适,脚上都会流血。男解说员最后说了一句“难怪这个女孩有这么坚忍的毅力”。

  这就是他们赢的理由,简单而真切,这世界上没有施舍来的英雄。

  想起周杰伦的《简单爱》,歌名很准确地号中了都市人的穴脉,红也有红的理由;虽说他的歌曲被质疑过于雷同,但也正是都市人需要的,简约而且简单。

  关键词悲壮

  中国花滑的冬奥会之路可用“悲壮”二字形容,当张丹/张昊决定挑战在都灵赛场上使用目前世界上难度最高的四周跳时,悲壮一幕似乎注定要发生。因为这个动作,两人只在全运会上成功过,在国际赛场上均以失败告终。

  冬奥会上中国的奇迹是精神层面上的,而在金牌上,奇迹还是没有发生。

  俄罗斯选手马里宁赛前发话:“我们不必跳抛四周,抛三周就足以夺冠了。”看来马里宁并没有说大话。我们不得不承认,除了抛跳、托举等难度动作外,俄罗斯选手在其他环节上都优于我们,特别在完成动作的质量、节奏、美感,以及艺术表现力方面。

  好在我们正在进步,张丹/张昊还年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会随着人生阅历增长;他们的师哥申雪/赵宏博就是例证。

  无论怎样,如果央视继续评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的人”,我想张丹/张昊、申雪/赵宏博都应该在名单上,不过,希望他们在今后多些让人会心的感动,少些让人心疼的感动。

  伤病但不言退

  2月13日,申雪和赵宏博站在冰面上向全场致意,胸前挂着都灵冬奥会的铜牌,虽然依然是铜牌,但是赵宏博认为,这枚铜牌的意义远远大于盐湖城冬奥会,“盐湖城,我们的抛四周出现了失误,我们输给了自己,但是都灵我们战胜了自己,而且挑战了极限。在更衣室里面,很多运动员看到我腿上的夹板,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都这样了你还能跳,还能成功地跳跃,这简直是奇迹。”

  有人说回忆是往前看,说明你老了;幻想是往后看,说明你还有希望。在竞技场上,花样年华是如此短暂,回忆常有,而幻想难再。

  申雪/赵宏博分别只有27岁、32岁,在别的行当里正是可用之时,但在竞技场上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发问:你们什么时候退役?

  “其实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真的很热爱这个项目,如果我的跟腱韧带允许的话,我会继续滑下去,也许到下届奥运会也说不定!”赵宏博说道。

  《蝴蝶夫人》曲终,过去的一切快乐和伤悲都将告一段落,在赵宏博看来,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有点不完整,很模糊。“我想以一套完美的动作结束,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虽然那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6个月前,赵宏博跟腱韧带断裂,按照医学界的常规观点,一名运动员的跟腱如果断裂,他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始恢复性训练。但对于赵宏博来说,如果他等满6个月,也就是今年2月5日再开始训练,他的跟腱肯定长好了,但他也失去了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的机会。

  “从6个月前赵宏博跟腱韧带断裂那天,我们抱头痛哭,走到今天,我的心情特别复杂,真是不想再回忆了。”申雪说道。

  短短的六个月对于这对合作了将近14年的搭档就像6年,甚至60年一样的漫长。申雪/赵宏博说,在冰场上,两人在一起就如同一个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在冰场上,他们各是半个人。

  在冬奥会的比赛中,申雪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失误,到比赛结束后,她仍然为此感到遗憾。但是赵宏博说:“失误很正常,因为她的很多注意力在我身上,在担心我。”这和2003年世锦赛的情况几乎一样,当时申雪有伤,赵宏博因为担心对方而在比赛中失误。

  世锦赛场仍有《蝴蝶夫人》

  申雪/赵宏博的教练姚滨说:“这次是申雪/赵宏博离冬奥会金牌最近的一次。”但几乎所有人也同样认为,都灵冬奥会的参赛之旅,也是“申赵组合”最难的一次。在赵宏博受伤的6个月时间里,赵宏博和申雪一起,只能共同“和时间赛跑”。他在手术后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冰上训练,除夕还坚守在训练馆,到都灵后每天坚持训练,进行冰敷、理疗,每周还要打一针封闭……他们边恢复边训练,不能上冰,赵宏博就先进行陆上训练;不能做跳跃动作,赵宏博就和申雪一起完成其他的所有动作。

  “从他受伤开始,我每天都睡不好觉,就像做梦一样,总觉得他受伤的事情是假的,但是出门的时候又要面对现实。6个月里面,我从没有发自内心的笑过,就算有的时候笑,也是给赵宏博看的。有时候,他能看出来,我的笑是装出来的。”

  赵宏博受伤以后,申雪变得甚至比他还要焦急,而她又从来不能表现在脸上。但是在出发前一天,申雪跟宏博急了,“那天我逼着他练三周跳,我真的急了,因为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两个就吵了起来,我们教练就在边上看我们两个吵,也不说话。”那天,在申雪的压力下,赵宏博练了无数次的后外点冰三周跳,下来赵宏博都快不行了,“第二天早上,我给队里所有的人发了短信,说我的韧带竟然还在,这简直是奇迹。我能体会小雪的心情,她和我吵,我也不怪她。”

  申雪说,“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就怕他的跟腱再出问题,就在比赛结束以后队医给赵宏博又作了检查,说他的韧带又有些变细了,但是当时队医没敢告诉我们。”

  直到除夕之夜,赵宏博在离自己受伤还不到6个月的时候,成功攻克了“后外点冰三周跳”这个动作,让自己在冬奥会开幕前,重新成为双人滑金牌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但又有谁在乎最后奖牌的成色呢?申雪/赵宏博站在都灵奥运会的赛场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场比赛对赵宏博很有意义,因为他在遭遇重大的挫折之后,重新站了起来。”教练姚滨说,“生命的路还很长,不能为金牌而活着。赵宏博是精神胜利者。”

  据赵宏博的康复医师李志端介绍,赵宏博的跟腱要想完全恢复健康,还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赵宏博说一切还都不能确定,自己还没有特别全面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而申雪和宏博已经明确了参加世锦赛的打算。而《蝴蝶夫人》也终将再次登上世界的赛场,“这套动作也许在难度上不及之前的《图兰朵》和《胡桃夹子》,但是我想它对我们的意义很不一样,它见证了我们共同度过的6个月的艰辛,而且这是一套完整的动作,我们在都灵完整地表演了出来,没有大的失误,这很重要。接下来的世锦赛上,我们还会使用这套动作,但是会不会提高难度,要看我的跟腱承受力了。”

  被搁浅的历史纪录

  2月13日晚上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张丹的职业生涯中被定格为永恒,而那个停留在记忆里的“四周抛跳”,仍然横亘于前。这是当今冰坛难度最高的动作,中国花样滑冰队主教练姚滨说:“我不能保证拿到金牌,但可以保证创造历史。”

  “练习四周抛跳的难度大大高于三周,比三周的力气要大一倍才行。这是个难度极限”,张昊说。四周抛跳要求必须将舞伴抛出一米以上,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在0.95秒到0.97秒之间。这其中的速度、力道、旋转、角度、控制身体的能力,无一不要求极其精确。

  去年5月初,张丹/张昊开始尝试这个动作。“之前也练过并成了,但没有深化。去年5月份决定要加进难度,就开始认真训练。每天尝试三次到四次,最多不超过五次。”张昊说。

  “去年把好几年的跟头都摔了”,张丹说,“摔得特别疼。”张丹的右侧胯部已经被摔出了一个“硬垫子”,稍微碰到东西就会疼。“如果不抛的话,两三周能消下去,但是一直抛,就一直肿。好像多出了一个胯骨。”

  张昊也会在练习时摔倒,“每次发力很大,能把自己的重心带起来。我穿着冰鞋也有180多斤,把她抛起来的时候,我也会起来。这个动作对腰肌和臂力的要求非常大,去年我开始加练力量,两周练十次”,张昊说。

  来都灵之前,他俩在训练中已经能够达到82%的成功率。帕拉维拉体育馆那电光石火的一瞬。“当时我腿都软了。后面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咬。回去一宿都累得不行,从来没这么累过。”张昊说。

  在张昊抛出张丹的时候角度掌握得稍差火候,张丹在空中转到第四圈的时候有些犹豫,结果落冰的时候两腿劈开重重地摔倒在冰面上。“噢”,巨大的惊呼声后,体育馆里是短暂的沉寂。在张昊的帮助下爬起来之后,大屏幕上出现张丹痛苦的表情,两人的比赛也因此中断。大约过了两分钟,张丹坚持和张昊重新回到了冰面上。这一幕被电视台选作励志篇的经典,而张丹/张昊似乎心有余悸,不敢多看。

  用四周跳,张丹/张昊也有搏的味道,谁都明白,拿到赛场上比拼的动作在训练中一定要达到非常高的成功率。更何况这是奥运赛场,没有过专业运动员的经历,也许很难体会到张昊话中“咬”的意味,他们真是太紧张了,绷得太紧了。

  最残酷的选择

  赛后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说,这是他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比赛。

  姚滨说,继续参赛是张丹/张昊自己作出的决定。组委会强调的一点是,这个决定必须经过医生同意。中国队的队医和官员考虑到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个宝贵的参赛机会,最终同意他们继续参加比赛。

  姚滨承认,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当时自己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看,不希望她继续参赛。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他们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根据我们多年来训练的情况,这个时候决定权完全在他们自己。

  姚滨说,当张丹/张昊重新滑完比赛回到自己身边时,她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教练”,意思是自己没有完成冲金任务。

  俄罗斯选手托特米亚尼娜/马里宁最后夺得金牌。姚滨承认,即使张丹/张昊在“抛四周跳”时没有失误,全套动作滑得很好,超越他们而夺冠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对手马里宁说,“那个动作很危险,他们的尝试虽然失败了,我们仍然对他们充满敬意。”不过,马里宁同时认为,张丹在受伤之后继续比赛有点冒险,“因为结果完全有可能比现在要糟糕得多。”

  张丹/张昊至今不太敢看对他们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的那场比赛。“就瞅了一眼摔过的那段,非常害怕。栽得太狠了,平时训练也没这么狠过。”张昊说。

  “摔倒那一瞬,我认为自己可能和冬奥会已经无缘了。但是滑了几下,我感觉自己还能再坚持。之前出场的宏博哥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我当时的伤跟他比根本没那么严重。现场的观众都非常鼓励我,支持我,自己也不想失去这个机会,所以就一直滑。”张丹回忆起当时,语气淡淡,那场大战看似已波澜不惊。

  “摔倒后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但奥运会四年一次,我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张丹这样解释。

  尽管出现失误,现场裁判仍然给张丹/张昊的自由滑打出了125.01的高分。他们以189.73的总分超过两对队友,奇迹般获得银牌。

  现场观战的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何振梁说:“他们两个都是英雄。”

  中国花样滑大事记

  ◆1980年德国多特蒙德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国花样滑运动员首次参加国际比赛,栾波/姚滨名列双人滑倒数第一

  ◆1980年到1988年的三届冬奥会:中国选手没有进入前十名

  ◆198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栾波/姚滨获双人滑第三名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陈露获女子单人滑第六名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陈露获女子单人滑铜牌

  ◆1995年英国伯明翰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陈露获女子单人滑金牌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陈露获女子单人滑铜牌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双人滑铜牌

  ◆2002年日本长野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申雪/赵宏博获双人滑金牌

  ◆2003年美国华盛顿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申雪/赵宏博获双人滑金牌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张丹/张昊获双人滑银牌,申雪/赵宏博获铜牌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