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两节“廉政通知”还要不要发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20:00 光明网 |
金海燕 每年“两节”之前,各地纪委监察部门都会发出“廉政通知”,规定在节日期间几个“不准”:不准收受礼金红包,不准收受贵重礼品,不准收受代金券、购物券,不准收受土特产,不准接受宴请等等,语气都非常严厉,在我们百姓看来,这几乎成了不可触犯的高压线。然而,这几年里,我们却没有见到一位领导因为触犯了这些“不准”而受到惩处的消息。就说今年吧,节前照例看到各地下发很多“不准”的通知,节后照例没有“发现”有人违反这许多“不准”,今年的“两节”,似乎又一次过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情况果罗真如此吗?我辈不知内情,自然不能瞎猜。然而,节前节后读到的两则报道,却不能不让人产生无限的胡思乱想。 一条消息登在1月26日的《工人日报》上,说的是:来自河南信阳的一家建筑安装公司的老板张经理告诉记者,“快过年了,各方都得打点,给有关领导和实权人物拜年必不可少,估计30万元打不住。”张经理的30万都送给了谁?据他透露,主要是当地工商、税务、公安、质量检查部门、街道办事处等,譬如,把这些单位的头头请到一个体面的场所联谊,采取抽奖的形式把价值2000元到1万元的“奖品”发出;请各部门的头头带家属旅游;给生孩子或结婚的关系单位的领导送礼,“譬如昨天,我们听说工商局的副局长夫人生孩子,就趁他回家时,在他家门口等着,把价值1万元的婴儿奶粉等礼物送过去了。” 另一条消息是今天(2月19日)清晨中央电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报道,说某大城市节后的典当生意兴隆,很多人把贵重的礼品低价送到典当来“抵押”,说不抵押,却说明今后不会再来赎取,不少人连抵押凭证也不要就匆匆离开。一尊崭新的金观音,市场价格起码在5000元以上,只要“抵押”3000元就大大方方脱手了,一本市价高达1万多元的“金书”,也是只抵押4000元,尽管质押这些礼品的人都不愿承认是收受的礼品,但有谁能相信,他们竟然会做这样的蚀本生意:春节前花5000元买来的佛像,在自己家里供奉了一个春节,就高高兴兴以3000元的价格卖掉。 得了如此高额的“奖品”,受了如此贵重的礼品,不知是否属于那么多“不准”之列中的不准,看来似乎并不属于此列,否则为何没有一个人被暴光,没有一个人被处理,哪怕是作一次诫勉谈话、记个过。若说有关部门对这种情况一无所知,其实这些都是媒体公开披露的材料,我想有关部门的领导不会没有读过听过这些报道。 过去小巷口的烟酒店节后回收礼品,只是一些名酒好烟,就曾经被媒体大肆批评,如今早已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一年又一年的“不准”,竟然让节日礼品年年升级。面对如此普遍的节日腐败,一纸“不准”,早已成了一纸空文,至少在百姓眼里,它没有起过丝毫作用,在贪官心里,恐怕连一张白纸都不如,我不知道有关部门为什么还会对发这样的“廉政通知”乐此不疲,一年又一年地照发不误? 不知明年“两节”前,这样“不准”的“廉政通知”是否还会照发?如果再发这样的通知,恐怕还得考虑一下:怎样才能使“不准”成为贪官们的“不敢”,如果没有实现这种转化的办法,窃以为无法执行或根本不准备执行的“廉政通知”还是不发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