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面对危机,政府多洒“信息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0:05 红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源地取水口发现不明絮状物,可能造成水污染。目前,部分市民开始抢购饮用水,并大量储存自来水。

  前不久,曾引起全国关注的吉林化工爆炸事故,由于吉林省政府在爆炸发生后宣称松花江水质未受污染,当时吉林媒体也无一报道。有人在社会上和网络盛传“哈尔滨市近期将发生地震”而出现了“抢水风波”,“疯狂购食”,“夜宿郊外”,众多市民在无形的恐

慌中,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混乱局面。

  关于两个“邻居”省水污染的消息,引发了社会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对比民众的“抢购”热情,政府则显得“泰然处之”,不慌不忙。吉林省政府的应对在事发10天之后才有所反映,政府的信息落后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不知这次的牡丹江又会如何?

  在现代社会里,只有落后的政府,没有落后的民众。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民众决非昔日的“蠢民”,这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思想;一味靠瞒,甚至是骗的方式,不及时告诉民众实情,不相信人民的觉悟,不尊重人民的做法,导致的只会是更多的猜疑、更加混乱的局面。

  其实这种处理方式在中国已经延续多年,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隐瞒真相,掩盖事实,已成为一种官场习惯。直到“非典”来临,给了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显然,灾难过后,中国的政府已经开始转变意识,将政务公开、透明摆到重要议程之中。于是,诸如“禽流感”一类的事情便再没有人敢隐瞒不报。

  可时至今日,有些地方政府依然选择“隐瞒”作为应对危机的方式,最后虽然及时得以“纠正”,但从中我们不难想象,中国国民的“知情权”这一起码的诉求,在一些地区依然难以保障,“政治生态污染”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如此根深蒂固。

  哈尔滨“断水”事件后期,因为真实信息的公开,政府的作为,立即起到了稳定民心、稳定市场的作用。因此,对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源受污染问题,有关部门更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态度,及时披露,让民众详细了解情况,并建议他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政府和民众共同来应对危机良好局面,而不是让公众盲目地加入“抢购”行列。

  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封锁信息已是“天方夜谭”,网络媒体大众化,小道消息铺天盖地,极易产生危机谣言,扰乱民心,增加恐慌,从而上演吉林“水污染”到“大地震”的戏剧,于危机管理更加不易。因此,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是提高我国危机管理水平的重大措施和紧急状态立法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作为危机的直接受害者,民众有恐慌乃至怨言,皆属无可厚非,但是理智的人们不会在怨言中等待危机的带来而无所作为,他们会寻找各类途径。此时的政府应该将信息充分告之民众,让他们科学地认识危机,而不是等待小道消息的侵入,之后一蜂窝的去抢购食品和药品等等。

  此外,公民知情权和行政信息共享是现代宪政体制的基本原则。政府决策要靠信息真实、及时、全面、准确来应对危机,如若信息阻滞,贻误应急反应,将失去最佳挽救危机遏制损失的时机。

  总之,对于社会信息的及时披露和积极作为是向现代政府提出的普适要求,更是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必然选择。

  (稿源:红网)

  (作者:林龙)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