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五不要”是新农村建设最好的箴言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0:10 红网 |
新华社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谈起新农村建设,便津津乐道于村庄建设外观的整齐划一,有的地方把为农民建了几座楼房别墅说成是“新农村建设成功典型”。但记者目睹到种粮农民往没有电梯的自家楼上搬粮食的窘况,如此“楼房化”,被当地农民斥为“面子工程”(2月22日新华社)。 从近期的媒体报道上看,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这样的“面子工程” “政绩工程”远不是个例。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对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实际考验。那么,究竟如何扎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其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规定得很清楚了,《意见》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必须认真遵循的基本准则。据资料显示,新农村问题早在2003年就已提出,“但当时并没有立即提出解决,而是先提出科学发展观,再提出和谐社会,一步步推进。”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此,这项工程决不能走型变样,抓虚了,搞飘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中,中央规定的“五要五不要”就是规范一切行动最好的箴言和警诫。 坚持“五要五不要”就不能以形式为标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一定要有利于工作落实。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一定的形式,但不可把功夫都下在形式上,图表面好看,只能是中看不中用,劳民伤财。要提倡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在基础性、经常性的建设上动脑筋、下功夫,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 坚持“五要五不要”就不能以高指标为标准。制定指标一定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要求、高指标,实际上是给基层出难题,逼着下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那种一味求高、求大、求全,认为“高大全”就是胆量,就是干劲,就有开拓精神的思想,只能迫使基层为了上级的评价而不惜一切代价,干出上级吹牛让基层上税的事来。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从主观上要尽力而为,高标准地去做好工作,客观上又要量力而行,从基层的实际出发,规定适度可行的指标。给任务就要给条件,不搞“钓鱼”政策。要注意控制工作节奏,区分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张弛有度,体恤民力,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的进行。 坚持“五要五不要”就不能以上级评价为标准。毫无疑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办事,需要上级的帮助指导,这必须的。然而,有些同志干工作总是习惯于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只琢磨上级知不知道,不考虑下边需不需要。心里唯有上级没有基层,一味投上所好,靠揣摩领导的心思,看领导的眼色抓工作。有的把领导的好恶、上级业务部门一两个人的评价甚至是忽悠的几句好话作为对全部工作的肯定和工作落实的鉴定,结果把工作做“花”了。为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基本标准,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果,要看工作的出发点是不是着眼于农村的基础建设、长远建设;要看决策、指示是不是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还要看工作结果是不是“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陈云同志有句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些同志之所以惟虚、惟高、惟上,急功近利,思想深处的根子在于唯名、唯利。这不仅带坏了基层的风气,败坏了党风,最终也必将葬送个人的前程。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摒弃私心杂念。因此,笔者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保持“五个常想一想”:常想一想有没有出名挂号争彩头的思想,干没干图虚名招实祸的事;常想一想有没有好大喜功的思想,干没干劳民伤财的事;常想一想有没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干没干寅吃卯粮的事;常想一想有没有热衷于搞“拳头产品”的思想,干没干以“单”害“全”的事;常想一想有没有行为误导,干没干“逼”着下边、“捧”着下边、带着下边搞形式主义的事。自省知不足,大家能够经常这么想一想,就会不断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问题,减少失误,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