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的美丽人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2:29 大江网-江西日报 | ||
新余有橘,味酸,经过科技人员20多年的筛选、培育,它脱胎换骨,成了味甜肉嫩的优质品种“新余蜜橘”。而廖淑芳的创业经历就像这橘子一样:由酸而甜,酸酸甜甜勾勒出人生的美丽。 辛酸经历,成就坚强性格 站在山坡上那幢3层楼房顶眺望四周,一行行整齐的橘树青青翠翠,稍远处是墨绿的杉树林,东北更远处,为富饶的赣鄱平原。这就是位于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南面的廖淑芳果园场。历史上这一带的人多在此伐薪取柴,造成水土流失,荒山连绵。10年前,这里寥无人烟。 “当时到处长满了野草、荆棘,最近的村子离这也有几里路远。”廖淑芳回忆道:1996年前后,她承包1000亩荒山种植果树,绿化造林,租期50年。当时亲戚们极力反对,父母、公婆都不理解:“我们两家都种了几辈子的田,你还没有种够?!” 当时廖淑芳夫妇虽是新余郊区的农民,但家境殷实,丈夫李华学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是在家享清福,还是出去自己创业?她在渝水区东边乡(现在并入罗坊镇)承包了1000亩荒山作为果园场,成立姗娜果业公司。廖淑芳的选择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 “她有事业心、有眼光,很大胆也很果断。”时任新余市渝水区农业局副局长的顾承业对她赞不绝口。正是在顾承业的帮助下,廖淑芳引种了当时农业科技人员培育出的一个俗称“新余蜜橘”的新品种。她把家搬到了山上,带领农场员工辛苦劳作了3年。 真正的考验是1999年。那年冬寒,低温干冻天气突然降临。廖淑芳带领农户采取各种抢救措施保护果树,结果无济于事,农场三分之二的橘树被冻死!廖淑芳心疼得号啕大哭,痛哭之后,她冷静分析:是放弃还是继续办果园场?倔强的她义无反顾: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贷款、购苗、补苗、嫁接、培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廖淑芳又开始忙碌起来…… 甜蜜之果,咀嚼生活所得 2003年11月,廖淑芳带上几万斤新摘的橘子,向南进发,目的地是广州和深圳。这一年,珊娜果园场共采摘了18万公斤橘子,产量翻了一番。全省各地柑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橘子销路成了大问题。她把目光投向了沿海地区。 初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为了打开市场,廖淑芳打开几箱橘子,任顾客品尝。开始每箱橘子(10公斤)卖35元,少有人问津。细心的廖淑芳发现,当地市民对水果品质要求很高,认为价格低的品质也一定低。于是她把价格提到每箱55元,一名客商品尝后,竟然以60元一箱将几万斤橘子全部收购! 廖淑芳惊呆了:他怎么将这些橘子销出去?她借口谈业务,到客商厂里悄悄考察,发现该客商将她的橘子打蜡,重新包装后,在深圳当地水果出口市场以高价卖出。“我为什么不能直接把橘子销往国外?”廖淑芳心里想。她购买了选果机、打蜡机和包装机,在广州一家企业指导下,按出口要求筛选包装。这一年,她的橘子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两年后,姗娜果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新余蜜橘出口种植基地,如今80%以上的橘子出口。 胡贵友是姗娜公司的农户,在果园干了8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种了34亩橘子树,6亩梨树,基本工资加提成奖金,他去年共收入1.4万元,这还不包括在果树下种西瓜和花生的收入。“我算少的,有几户人家年收入达到2万元。”2005年,姗娜公司共生产了40多万公斤水果。 这得益于廖淑芳琢磨出来的一套颇具特色的管理办法。除了施肥、杀虫、剪枝,以及采摘等工作由公司统一布置外,她把承包的荒山按户30至40亩不等承包给农户。每年农户按每亩100元的标准拿基本工资,水果采摘收购后,农户可按收入8%的比例提成,另外公司还给每家农户2亩口粮田。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新余的大小果园场推广开来。现在,姗娜果业有限公司共承包了近6000亩荒山,开发面积达3000多亩,其中新余蜜橘2600亩、翠冠梨320亩、油茶100多亩,此外还种植了其他一些优良品种。 “我下一个目标是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与国际市场接轨,兴建‘姗娜工业园’,新建一座5000吨气调保鲜库,2万吨新余蜜橘分级、选果、包装生产线。”廖淑芳对未来充满信心。 美丽人生,家庭事业双赢 姗娜公司,非常女性化的名字。记者问起公司名称的由来。“那是我两个女儿的名字。”廖淑芳笑着说。 事业发展,廖淑芳踌躇满志,家庭经营,廖淑芳付出心血。“我妈妈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她想把家庭和事业都做得很好。”李娜这样评价妈妈。 2004年上半年,李娜即将参加高考,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廖淑芳经常早晨5点钟起床,为女儿做肉饼汤。正在上大学的李娜对妈妈很崇拜:“上高中时,有个测试: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们那时都崇拜明星,不会选择父母。现在我要选我妈了!”李娜说,父母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个性,而且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打过她们姐妹俩。每年母亲节,她们都会送礼物给妈妈。 可妈妈觉得亏欠女儿太多了。李娜在学校一直表现很好。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请她谈谈如何教育孩子。“我倒是觉得欠两个孩子的很多,没时间陪她们,经常让她们在外面吃快餐。” 在女儿眼里,她是一个很会做家务、自强自立的妈妈;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孝敬老人、早上陪丈夫晨练的妻子;在许多人眼里,她是个女强人。其实,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经常感动得流泪的女人。 2月21日下午,廖淑芳乘飞机去北京参加会议,领取第四届“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的奖状。从此,她酸酸甜甜的人生又将会增添新的美丽一笔。 采访手记: 新农村 新女性 豫剧《花木兰》最精华的选段无疑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自古以来不让须眉的巾帼们听后最自豪的一段唱词。 目前,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农村妇女理应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而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也是广大农村妇女“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的结果。 在采访廖淑芳的过程中,记者感觉到,在廖淑芳身上除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外,还有一种现代农村女性对独立个性和美丽生活的强烈追求,这恐怕也是新时代赋予她们的秉性。新农村的新女性,令人尊敬,值得宣扬。(本报见习记者李冬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