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五我的变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2:59 大江网-江西日报 |
这是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大变迁的五年。从2001到2005,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实现了一次嬗变和跨越。 两会召开在即,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即将被提交审查。我们分赴大江南北,走进10位普通人中,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甘苦、记录他们的心声…… “今年?挣个十多万没问题” 旺扎:51岁,藏族农民 (采访现场)旺扎家。不远处是拉萨火车站。 (五年变迁)5年前,旺扎一家住在土坯房里;如今,他家已盖起藏式别墅,还花9万元买了辆“东风”翻斗车。 (“我”的自述)过去一说修铁路,还要让土地,大伙都有点想不通。现在,政府帮着盖新房,铁路建设也给我们带来了致富机会,真的很高兴。今年?挣个十多万没问题。听说今年铁路就要运营,到时候我想在车站旁开个招待所。 (背景链接)“十五”期间,西藏自治区经济增幅连续5年超过12%。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5%。 “每分钱都绝对是‘苦’出来的” 李云天:40岁,农民工 (采访现场)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门口。不时有人问:“老板,要什么工?” (五年变迁)5年前,李云天在家“粮食连自己吃都不够”。2001年起外出打工,收入有所提高,但并不稳定:有时一年能挣两万元,有时勉强1万元。 (“我”的自述)装潢工、建筑工……只要能“苦”到钱,我基本都干过。“苦”,是最能反映我们生活的一个字。拿回家的每分钱,都绝对是“苦”出来的。来这一个星期了,还没找着工作。6块钱一晚的旅社不能住了,能避风的地方就能睡。将来?只希望每年都能找到工作。 (背景链接)从总理为农民工讨工资,到今年初《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过去5年间,农民工命运正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与北京奥运会共同成长” 李北:31岁,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 (采访现场)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办公室。 (五年变迁)2001年,李北在一家公司打工。2002年他加入到北京奥运会筹备队伍中,参与了会徽、口号、吉祥物的征集。 (“我”的自述)过去5年,我与北京奥运会共同成长。去年11月吉祥物发布,我就在现场。活动还没结束,成龙就跑到“福娃”前留影,像个快乐的孩子。许多嘉宾也纷纷涌入场内合影。场面的“混乱”让我们有些手忙脚乱,但心里很高兴。 (背景链接)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奥运会、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和顺利筹办,必将在未来岁月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形象。 “带上银联卡就能走天下” 王崇玲:32岁,武汉金融业白领 (采访现场)王崇玲新装修的家。 (五年变迁)从年收入2万元到6万元,从只在国内旅游到出境游览,王崇玲的生活在5年间发生了巨变。 (“我”的自述)几年前去香港,亲戚朋友都要开购物清单。今年我们出境玩,没人再列清单给我们。以前出国要到银行换汇。现在许多银行提供双币种信用卡,带上银联卡就能走天下。 (背景链接)到去年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达117个。恩格尔系数下降、休闲方式增多……中国人的生活正悄然发生变化。 “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尊重” 刘尊众:36岁,西安下岗工人 (采访现场)西安瑞德脚病修治所。 (五年变迁)从2000年一家小店,到今天7家连锁店,刘尊众5年来一步一个台阶。 (“我”的自述)刚开始干时,老婆哭着说没脸见人。但大家现在不这么想了。我这家店,大学生就有好几个。下岗职工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赢得尊重。 (背景链接)“十五”期间,18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随时抓住萤火虫一样的机会” 朱叶光:31岁,浙江私营企业主 (采访现场)杭州国都发展大厦80H座。 (五年变迁)5年前,朱叶光在企业打工,后因事业“顺得无聊”而辞职。5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信息公司。 (“我”的自述)世界变化挺大的,一会儿财富缩水,一会儿又有新机遇。不过有一点没有变,中国正不断给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创造机会。机会真是太多了,关键是要有眼光、有能力,能随时抓住像萤火虫一样在你身边飞舞的机会。 (背景链接)“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不足千分之一增长到目前的超过1/3。 “咱也会网上‘淘金’啦” 刘德兴:42岁,湖南长沙县跳马乡石桥村村民 (采访现场)刘德兴新建的楼房里。院里停了辆小汽车。 (五年变迁)5年前,刘德兴靠几亩地维持一家6口生计。5年后,他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花木种植户。 (“我”的自述)以前,家里连孩子读书的学费都成问题。后来,我参加远程教育,学到了花木栽培技术,又买了电脑,在网上发布花木信息。一次,一位老板通过网络向我订购了200多万元业务。现在咱也会网上“淘金”啦! (背景链接)多予少取放活、取消农业税……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媒体说,这是文化朝圣” 李蓉蓉:40多岁,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主任 (采访现场)李蓉蓉办公室。 (五年变迁)以前,和其他文化场所相比,博物馆总是比较冷清。如今,上海博物馆每年的文博大展,都制造着不同的文化热。 (“我”的自述)上海博物馆近年来的展览,观众总是排起长龙。有媒体说,这是文化朝圣。晋唐宋元书画展吸引观众通宵排队;周秦汉唐文明大展50天吸引30万人次……这些年文化大展,见证了我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 (背景链接)“十五”期间,多年来相对滞后的文化体制改革突破重重束缚,不断向纵深推进。 “我们一个也不曾少” 刘小瑜:22岁,北京化工大学大四女生 (采访现场)北京化工大学旁马兰餐馆。 (五年变迁)5年前,刘小瑜还是重庆一名高二学生。5年后,她是北京化工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我”的自述)闹非典时,我是学生会的副部长。班上一位同学被送入医院,我们创作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海报。走过那段艰难的日子,若干年后,我们可以骄傲宣称:“我们一个也不曾少!” (背景链接)非典、禽流感、安全事故……走过不平静的五年,中国人民在磨难、考验中更加成熟、坚强。 “横批还是‘人民政协好’” 陈开枝:66岁,广东省政协常委 (采访现场)广东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会议手册上少了28个名字。 (五年变迁)广东省政协不断加强对政协委员的管理。1月13日,雅典奥运会跳水冠军胡佳等28名委员因两年未参加政协委员全体会议等原因,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 (“我”的自述)我刚到政协时,流行一副对联,上联是“无权无钱无人找”,下联是“无忧无愁无烦恼”,横批是“人民政协好”。现在,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朝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我将那副对联改了改,上联是“有位有为有贡献”,下联是“有情有义有朋友”,横批还是“人民政协好”。 (背景链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新华社记者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