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转变资源观甩出大手笔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4:42 深圳特区报 |
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真转真变回眸 福田区转变资源观甩出大手笔 把传统厂房改造建设成深圳文化产业示范项目 本报记者滕礼吴孟菲通讯员冯恺 目前,“世纪工艺品文化交易广场(以下简称交易广场)”正在福田区沙尾工业区紧张的建设之中。根据规划,项目建设规模为14万平方米,拟设八大交易馆区、七个中心,即:民族手工艺精品城、古玩艺术城、家居饰品城、花卉世界、综合工艺礼品城、办公文具总汇、动漫游戏馆、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馆;研发设计中心、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质量鉴定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文化演艺和展示中心。同时,还配置了设计师公寓、设计师俱乐部、工艺文化步行街、多功能研发设计演播展示厅等配套服务设施。这个项目的建设,显示出福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观真转真变中的一个大动作、大手笔。 资源观在形势逼迫中转变 福田区领导的资源观是在形势逼迫中转变的。前两年,福田区土地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土地资源有限、经济又处于高水平运行的基础上,福田区如何为全市做出更大贡献?这是区委、区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他们千方百计在寻找出路。 区领导告诉记者,继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之后,去年,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又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上下真功夫,切实在发展理念上真转真变”,一方面要继续高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克服资源瓶颈,另一方面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如何落实这一精神,与香港、新加坡相比,福田还有哪些差距?(下转A11) (紧接A1)围绕这一主题,去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领导并引导全区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大家认识到,福田必须实施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战略,只有拓展无形发展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文化产业项目一举夺魁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区领导提出,要改造现有的老工业区,进行升级,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下基层的调研中,区领导将眼光投向了沙尾工业区。该工业区是福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传统工业区,十几栋厂房都在做建材、餐饮、汽配、快递等等,有小企业200多家。十几万平方米的建筑有业主几十家,回收厂房要花一亿多元。但是,福田区不畏艰难,坚决收回了厂房。之后,向社会公开征集重建项目。重建项目争夺战异常激烈。许多客户纷至沓来,有汽配、仓储、服装生产、餐饮业等等。这些,区里都不感兴趣:外来人口多、管理不易、成效不大,对提升环境并没有好处,而世纪工艺品交易广场这个项目却与众不同,吸引了区领导的眼球。由深圳市梓盛发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交易广场,企业投资1.7亿,对沙尾工业区进行改造建设和招商营运,打造深圳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文化工艺品、艺术品专业市场、工艺品展示平台和出口基地。这非常符合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又能提升福田的环境建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区领导一致叫好。交易广场项目在竞标中一举夺魁。 目前,区政府投资2亿元人民币,经过艰苦谈判,完成了分散在业主手中的物业回收、搬迁,同时进行公共环境规划、改造工作,梓盛发公司正聘请中科院进行旧厂房质量、结构勘测、加固。项目计划在2006年5月可望建成试业,前期定向招商中,已与经营传统文物的北京中弘文物、经营外贸的汕头青芒果玩具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还与专做文化产业配套项目的上海七斗星商旅酒店达成意向,完成交易面积30%招商。 产业示范效应十分明显 为什么区政府投资2亿元由一家企业搞这样一个项目,公共财政的收益如何保证?区领导是这样给记者算账的:经过反复论证,沙尾工业区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每年从中获得的租金、税收不过一千多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额达80-100亿元人民币,远期可达200亿,预计每年将创造税收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而且将成为福田区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地、文化产品出口园区和文化旅游观光景区。福田区的决策者们决定把沙尾工业区改造作为文化产业的示范项目。 沙尾的示范作用无非告诉人们:改造传统工业区、争种一块“高产田”。那么,用同样的思路去改造福田其它工业区、去发展福田,难道不可以种出更多的“高产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