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保不能“光说不练”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5:22 浙江日报 |
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潘岳认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披露的国内首个公众环保指数——“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则只有68.05。 68.05意味着什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宁说,它显示,尽管环保在近两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但公众参与的程度还很低。只能说刚刚“及格”。 这次调查显示,有80%的公众对环保只停留在关注层面,只有1.5%的公众表示最近3个月参与环保活动的情况“非常多”,参与环保活动“比较多”的比例也只有4.8%。这反映出中国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认知度较低,参与能力不强,评价能力较弱,存在着“光说不练”的现象。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调查报告中,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的比例只有16%,而在这16%中打过该电话的也只有9.2%。 马宁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是很多人只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对公共事务关注度不高,责任感不强,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和自己没关系。二是现阶段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多,环保实践很容易受到挫折。三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决策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马宁说一位地方官员曾经告诉他,要发展经济,就要“幸福地接受污染的痛苦”。实际上,生态环境一旦损坏,付出5倍、10倍的代价才能修复,有些甚至是永远不可逆转的。 而潘岳则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不是公众环境意识差,而是公众缺乏获得环境信息和参与环保事务的有效机制。“正是由于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不足,导致一些项目建成后环境纠纷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