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兴隆山:烟囱下的求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7:2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志林 赵成新 陶海音

  走进株洲石峰区龙头铺镇兴隆山村,四五个大烟囱高入云端,淡淡青烟中吐露着“兴隆”景象,写下了这里的“辉煌”: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600元,村集体资产近1亿元。

  兴隆山的农民算是富裕了,已经泛青的田野上,一幢幢风格不一样的小楼,看得出农家的喜好。家家的装饰精致起来,木地板、高级涂料、上等沙发等等并不输给城里人。虽然门前散发着泥土芳香,来了客人,进门却要先脱掉鞋子。

  烟囱是兴隆山村工业兴隆的标志,村党委书记唐建强说,没有烟囱的时候,村民的人均收入只有200元,集体资产不足10000元,当然那是20年前的时候。

  1984年,村里得到一笔6.9万元的征地款,村支部一班人讨论了一个晚上,最终还是决定用这笔钱来办企业。当第一根小烟囱在村里竖起来时,一个作坊式的生产化工产品水玻璃的小厂投产了。随着产品推向市场,村里开始赚钱了。烟囱所显示的工业兴旺,给村里人带来兴奋,也带来烦恼。老职工言和平告诉记者,当他从工厂领回工资交给老婆,老婆数着钞票时便会唠叨工厂冒出的黑烟。

  面对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唐建强作出了理智的选择。从1990年开始,当兴隆山村的产业一步步做大的时候,环保理念被注入生产中,村里大把花钱甚至不惜贷款搞环保改造,革新挖潜。那一年,村里工业生产专门停了一段时间,建水循环系统,改煤炉为油炉,即使用煤,也经过气化处理,加装除尘装置。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大部分循环使用,并专门修建了一条排水沟,达标排出的废水不再进入稻田。

  “子孙田不能废,更不能让乡亲们生活在滚滚浓烟之下。”作为带头人的唐建强,把自己的房屋就建在工厂旁边。如今在工厂四周,乡亲们照样种田种菜,牛羊撒欢在沟渠边,养着鱼的池塘里,鸭子嬉戏着。烟囱的变迁见证了厂里曲折的发展:烟囱变粗了变多了,意味着厂里的产量质量提高了,烟囱下多了先进的除尘设备,黑烟不冒了,环境也改善了。兴隆山在环保中赢来了大发展,产品也由水玻璃向白炭黑、硫酸钡等产品延伸,创造的几个“第一”让人惊讶:1992年,成为江南第一大水玻璃生产企业;2004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白炭黑生产基地。去年,企业创造产值3.44亿元,上缴税收1400万元。企业每年为村里700多职工发放工资就达1100多万元。

  和谐的观念开始不断延伸。村秘书周玉莲告诉记者,1998年以来,村里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资金1400万元。普及了沼气、硬化了沟渠、引进了自来水,开通了有线电视,办了健身场,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村民自发成立了腰鼓队,闲暇之余,跳跳舞,敲敲鼓,其乐融融。

  站在自己两栋三层的新房前,谈及新农村建设,村民唐鹏超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兴隆山村经济发展快,但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比如说村容整洁,今天我去看了一下排水沟,流出的水是黑的,为什么?可能是厂里的废渣没有管好。”

  聊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唐建强说兴隆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十一五”期间,村里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亿元,白碳黑产量跻身世界前三强;如何建设农民生态新居,如何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起来,都是村里考虑要做的大事情。

  兴隆山村在株洲是一流的,村里人却觉得路还很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