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产业 才有真正小康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0:16 新文化报

  ■德惠八家子小康村实行土地入股、机械化种地,还酿酒、养牛、盖大棚,形成产业链

  ■该小康村经验回答了桦甸八道河子小康村的问题——营造一个致富环境才是农民最欢迎的

  ■新闻提示■

  2月22日、23日本报连续报道了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小康村出现的一些质量及权属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我省,对于整个中国农村来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一项探索性的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和效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截止到2005年9月,我省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小康村有46个,他们中的大多数让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土地规模经营,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2月15日,记者刚进入德惠市同太乡八家子小康示范村。就听到村中传来阵阵喜庆的二人转乐声。一打听,原来是村民侯立民家办喜事。在他家门口,一个大车厢、电子琴、高音喇叭,组成一个简易舞台,喜庆的声音传遍了全村。

  像其他小康村村民一样,侯立民一家原来也是八家子村东四海川屯的农民,2003年搬入了新建的小康村,全家住进了92平方米的洋房,还带有一个宽敞的车库。后来,东四海川屯的270多名村民也陆续搬了进来。

  种地像上班 还要开工资

  说起来,这儿的小康村种地的方式有点怪,全村270多名村民,从春到秋他们一个手指头都不动,到了年底也能得到土地收入。不种地能拿钱,这事还真新鲜!原来,建设八家子小康村时,同太乡政府有关部门彻底改变了原始耕种模式,提出走机械化科学种田的路子,把全村土地集中起来,统一采购种子、农药,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耕种。到了年底,农民按土地入股的形式,获得年终分红。短短3年,小康村发生巨大变化,村民自豪地说:“不只我们从土地上‘解放’了,现在邻村村民也加入了经济合作。现在我再种地,还要给我开计时工资呢!”

  剩余劳动力 外出去打工

  “我们现在都不务正业了!呵呵。”一老汉的话让记者一愣。原来全村的土地入股后,一下子就腾出近200劳动力。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或者到其他村子打短工,几乎每个人都开始了新的生活,2005年种地的回报在全村总收入中只占45%。

  记者来到58岁的村民王志娴大娘家,窗台上一盆仙客来开得正旺。记者询问王大娘:“住这么好的房子,消费能承受了吗?”王大娘微笑着说:“还行,现在家里没有闲人。我现在清扫队上班,一年也能开2000元钱;再说消费并不高,做饭我们用秸秆燃气,喝水也是自来水(村里机井供应),这都不花钱。”

  王大娘说,2005年她儿子出了次国。经有关部门组织,他和同村6个村民一起去了俄罗斯务农,在那里种植西红柿。虽然由于语言不通,当年的西红柿没卖上好价钱。但是王大娘的儿子已经找到了门路,正准备再次出发。

  酿酒、养牛、盖大棚 形成产业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小康村的家当还真不少:设有锻炼器械的村心公园、一个酒厂、10个大型牛圈(还有10个正在施工)、14个大棚。并且逐渐形成产业链条。

  (以下是采访中村民原话实录)

  酒厂魏老板有些谦虚:我主要用本村玉米酿酒,每天能出大概2吨酒,酒糟是一点也剩不下,都供应村里养牛户。对,我这里工人不算少。有20多个,原来都是村里的农民。

  村里第一批养牛户王寿义:养牛收入不仅是卖牛(牛肉),牛粪还能卖给大棚做肥料。可我也有愁事,就是买牛难,现在都知道养牛赚钱,好牛犊不好买。

  记者

  感言

  小康村的正确路径

  住进漂亮的洋房就过上小康生活了吗?记者不只一次追问,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小康村究竟是什么?是欧洲的阳光大房、及时便捷的物业服务,还是拥有拒绝陌生人进出的门卫?对比一下桦甸、德惠小康村,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样的小康村才是农民喜欢、需要的小康村。

  我们姑且不论桦甸小康村的住户都是什么身份,也不去考虑村民质疑的质量问题。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收入中等的农民,卖掉了家里的耕牛和猪圈(村里不让养,也没地方养),耗费5万多元钱住进洋房。别人当然会非常羡慕他们,这是住到天上去了嘛!但是这样农民会高兴吗?当这样的“小康村”带来的只是消费、享受,并且不会带来收入的增长,我们还能叫它为小康村吗?

  我们介绍德惠小康村的经验,是希望,这里的经验能够回答桦甸小康村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先考虑如何让广大的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小康村建设是条目前我们可以看得到的通往小康生活的正确的路。

  本组稿件 记者 王振东 刘瑞秋一位老人和一名孩子在小康村村心公园锻炼身体 记者 刘瑞秋 摄对话

  “村长”

  这里的变化 3年>30年

  张有江“村长”(77岁)说,小康村原来叫八家子村东四海川,尽管以前这里也是模范样板队,但还是摆脱不了土里刨食的模式。从原来东四海川的资料照片上可以看出,尽管当时全村大多的住房都是砖瓦结构,但杂乱无章的布局、陈旧的村容等,是绝对不能和现在相比的。

  记者:成立小康村已经三年了,你感觉这三年的变化大吗?

  张有江:这三年的变化比以前30年都大,出国、经济合作、打工、产业一条龙经济,这些名词一下子就到我们身边了,农民不再是农民,就连我这个工作,也和过去不一样了。种地方式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原来的老脑筋也变了,变的太多了。

  记者:小康村的下一步怎样发展?

  张有江:小康村的这些发展步骤,基本都是乡里宋超书记带领大家走的。下一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建牛圈、挖水库,还要建公园,没准以后还能搞个生态旅游呢!

  确实,小康村这几年的沧桑巨变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

  2002年 人均收入3100元钱

  2003年 人均收入4410元钱

  2004年 人均收入5352元钱……

  发展

  经验

  小康村要有造血功能

  当日下午,记者赶到同太乡政府,准备采访村民们屡屡提到的宋超书记。但很不巧,宋超书记在德惠市开会未归。同太乡党委秘书王洪波代为介绍说,同太乡八家子小康示范村,是在2003年建成的,这在吉林省首批小康村中是最早建成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最新的精神。而我们吉林省早在2003年,就很全面地提出了小康村的发展模式,并且与上述20个字的方针相当吻合。

  记者:你们小康村的经济模式很新颖,村民现在都很满意,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王洪波:现在小康村采取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它是村民自愿结合、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经济合作组织。它主要就是村民以土地入股,统一耕作、生产、管理、销售、分配的股份经营合作模式。最重要的根源是采取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把绝大多数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记者:小康村的产业模式变了,也多了,这对小康村的管理机制是否也构成了影响?

  王洪波:是的,小康村(东四海川)原来是八家子村的一个村屯。但现在小康村自己也成立了党支部,包括村里自己成立各种组织,很多事务都由群众自己管理起来了。

  记者:你认为支撑小康村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洪波:我们宋超书记在筹建小康村之前,就多处走访、调研。最后认为,建设小康村最重要的就是,小康村必须要有自身的产业经济,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