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求百余名孩子3年不回家专心读“国学”学做人、上蔡县慧光文武学校——教育创新还是食古不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0:3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核心提示

  近几年,大学设置“国学院”,各地中小学“读古典美文”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复兴“国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但驻马店上蔡县的慧光文武学校仍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这里,100余名4至13岁

的孩子专心读“国学”——诵经典、习武术、练书法;全封闭管理,3年不准回家;饭前念感恩词,长年吃素,张口谈因果报应,见到客人90度鞠躬问好……

  有家长追捧,想方设法要把孩子送进去;但也有家长质疑: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能适应现代社会吗?上蔡慧光文武学校独树一帜的做法是古为今用、大胆创新,还是食古不化、哗众取宠?本报将跟踪报道此事,并请读者拨打0371-65796253发表意见。

  家长反映“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

  2月中旬,读者张先生打来电话,讲起他13岁儿子的变化,又惊奇又担心,孩子不调皮了,知道孝顺父母了,也懂礼貌了,“但我总觉得有点不安,孩子的变化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张先生介绍,他的儿子生性顽皮,打架、赌博、欺负女同学……几乎“无恶不作”。转学几次,老师见他就头疼。半年前,经朋友介绍,他把孩子送到了上蔡县慧光文武学校。

  “当初就是相中这个学校全封闭,3年不准回家。我也知道他们在搞‘国学’教育,只让孩子读四书五经,当时想学啥东西不重要,只要孩子不进拘留所,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今年春节,学校开办两年多来第一次放假,破例让学生都回了家。“孩子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好像被‘洗脑’了一样:不吃肉不喝牛奶,只吃素食,还劝阻我喝酒吃肉,动辄给我讲因果报应;在路上,远远地看见年长者过来,他就垂手站在一旁,等人家走过,就像古时候的谦谦君子……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我儿子了!”

  因为学校谢绝家长参观,家长最多可以隔两个月去看望一次,但不允许带孩子离开学校,也不能交谈过多,所以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张先生了解得并不多。“我们现在倒不担心孩子学坏了,倒是担心他变得太另类了,将来回到社会上还能正常生活吗?”

  按照张先生提供的号码,2月19日,记者拨通了学校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小男孩,对话中,他几次要去叫老师接,在记者的不断鼓励下才通完电话。

  电话中孩子彬彬有礼,有问必答。他自我介绍说他12岁,来自安徽,因为逃学、打电子游戏,父母管不了,两年前把他送到了这里。2006年春节回家,父母夸奖他变好了,“他们说要不是这个学校,我就完了”,孩子说,“现在还有人往俺学校送学生,可俺学校不收新学生了,都收满了。”记者问他想不想家,他的回答似乎文不对题:“老师说我们不能受外界干扰,刚刚教育得好一点,家长一娇惯,又不行了。”

  带着好奇和疑问,2月20日记者来到了上蔡县。

  记者探访仿佛来到“君子国”

  场景一:学生个个见人深鞠躬

  上蔡县城,慧光文武学校位于上项路一座不起眼的临街五层楼房,没有院子,出门就是大街,跟小商店、门诊部毗邻,完全不是想像中的“与世隔绝”。

  记者走进楼房,一名年轻姑娘带着几个孩子蹲在地上洗脸。“客人好!”见到有人进来,他们齐刷刷地起身向记者鞠了个90度的躬。记者赶紧回应:“你们好,你们好。”

  副校长李兰芝就在门厅里坐着。记者亮明身份,表示想找几个孩子聊聊,她坚持陪同。

  领着记者来到三楼中班教室,一名正在收拾书桌的女孩慌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谦恭地站立一旁,鞠躬问候:“叔叔好!”

  上四楼时,9岁的赵腾飞正提着拖把上楼,看到副校长和记者,赵腾飞慌忙侧身让在一旁,深深鞠躬并口称:“老师好,客人好!”

  “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的心,长者就是长者,孩子就是孩子,什么时候都不能颠倒过来,不然就会乱套。”李副校长说,这是《弟子规》里的要求,他们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场景二:吃饭前要念感恩词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农民辛勤劳动、感谢所有付出一切的人。”上午11点半,是学校的午饭时间,还没走到餐厅门口,就听到孩子们整齐的朗诵声。

  餐厅里,孩子们正在就餐,年龄最小的是一个4岁多的孩子,大家都在安静地吃饭;添饭时,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上前帮助年龄小的孩子盛饭、打菜。记者注意到,餐厅的食谱上有豆腐、胡萝卜、青菜等,但没有鸡鸭鱼肉和牛奶。

  “有肉吃吗?”记者问一个10岁的男孩。

  “没有!吃鸡蛋豆腐一样有营养。”

  “有牛奶吗?”

  他抬头看了看李副校长,迟疑了一下大声说“有”。

  “我们这里的孩子不吃肉食,多吃蔬菜、豆制品,一样能补充营养。”李副校长说,现在的肉制品残留化学物比较多,污染很厉害,对孩子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没有好处。

  场景三:正襟危坐诵“经典”

  在中班教室记者看到,班里有20多名孩子,书桌上的文具、茶杯摆放整齐划一。据介绍,这里不按年龄,而是按入校时间分班上课的。每个班上,孩子年龄大小不一。

  孩子的课本就是《弟子规》、《大学》、《论语》、《太上感应篇》等,上课时,已经认字或会拼音的孩子,主要以自己诵读为主,年幼的孩子要跟随老师一句一句地读念。

  “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自己读,自己背,将来长大了,自然就理解了。”一个7岁左右的小女孩说,她来得晚,现在刚背完《弟子规》的“入则孝”。

  孩子们的课程表上没有自然、数学等科目,李兰芝说,不论年龄大小,新生入校前3年只读“经典”,辅助有书法课和武术课,第四年开始学文化课。“这些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改善孩子的品性,是打根基的,根基打好了,再学其他课程也不耽误,相反还会学得更快。”

  “送来的学生大多来自外省,没有本县城的,七成是问题孩子。也有一些孩子不适应,中途退学走了。”李兰芝说,学校只收3岁到13岁的孩子,13岁以后的孩子不收,因为大孩子的性情基本已定型,可塑性太差,不好调教。

  由于李副校长寸步不离,记者没有得到跟孩子单独交谈的机会。李兰芝对自己和另一负责人的简历也讳莫如深。

  离开学校,记者采访了学校附近的上蔡县居民。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商店,记者谎称自家孩子太调皮,管不住,想把孩子送过来,向老板打听慧光文武学校的情况。老板很理解地说:“送到这儿肯定不会学坏,这儿管得可严了,啥都得自己干,3年不准回家,钱要交给老师保管,不准自己花,孩子想学坏都没有机会。不过,让孩子受点罪也好,成不成才总比学坏了强。”

  调查疑惑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该校老师写的一份总结材料中,记者看到:“我们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的培训,现在亡羊补牢也不晚,我们可以自己学习,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俺是不会把孩子交给他的,他也不收俺县城的孩子。”家住在学校附近的林女士称,学校负责人是夫妻俩,种过地,开过饭店,都跟教育不沾边,“俺县里的好多人都知道他们。一个不懂教育的人能把握好教育的方向吗?现在都啥时候了,还搞那老一套,孩子最终不还得回到社会上?孩子能倒退到古代去生活?”

  “听说学校名气还挺大,好些学生都是省外的,调皮孩子都在这儿变好了。”记者说。

  “有些家长管不了孩子,也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林女士不以为然地说,孩子到了那儿就跟进了监狱差不多,没有家里人在身边,孩子咋敢不听话?咋会“改造”不好?□记者刘云常佰军实习生李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