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城市的边缘沉沦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4:43 海峡网-厦门晚报 |
22日,厦门晚报报道了殿前少年敲诈团伙被抓的消息,并且跟进采访,发现他们对法律“无知和无畏”。据报道,犯事的少年大多是居住于城乡结合部的无业外来人员。对此,笔者深感痛心:我们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照顾。而透过这个事件,笔者发现主要有两点问题:一是我市岛内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我市对外来人员,尤其是外来青少年的关心不足。 随着我市岛内“村改居”工程的进行,“城乡结合部”从理论上讲应该退出岛内人民的视线——没有了“乡”,何来的“城乡结合”?但是,由于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只重视任务的完成,却忽视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各社区的共同发展,使得本已存在的“城乡差距”在“村改居”之后仍然延续,城乡结合部这一历史名词依然留存在市民脑中。 而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由于发展的差距,尚未形成真正的市民意识,使得在市区已匿迹的乱象残存于此。 由于现实中的落差,使得这些地方特别容易发生违法事件,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并且产生了新闻中提及的“犯罪文化”。 同样的,由于城市中的发展差距,外来人员基于经济因素,往往聚集于城乡结合部,外来青少年则在这“犯罪文化”氛围中,又受到不良的引导,使得他们在城市的边缘逐渐沉沦,成为不稳定因素。并且,有的违法犯罪分子来到厦门后从事并引诱、逼迫那些“沉沦的青少年”加入犯罪组织。 作为先进城市的厦门,人们普遍具有文明、守法的市民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用这种先进文化去熏陶外来的青少年,而是任由那些对法律“无知和无畏”的青少年在“犯罪文化”中成长,最后将等到他们的犯罪结果。如果我们及时关心处在边缘的青少年,通过教育和文化渗透,肯定能够有效地将仅处于徘徊期的青少年拉回社会的正常轨道,并且能够对那些已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处罚,以此来警醒有失足危险的青少年。 发展较落后的城乡结合部,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青少年的违法行为,也阻碍了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因此,我们在“村改居”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重视城市的整体规划,以使这种属于亚城市文化的“犯罪文化”逐渐消失,这也有助于消除外来青少年沉沦的文化基础。同时,还应该用“新市民”的眼光来看待外来青少年,平等而不歧视地对待他们。 厦门,应该是所有居住者的美好厦门。 国栋(来源: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