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建设新农村:那2亿离乡农民让人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5:44 国际在线

  作者:毛飞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近日透露,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概是7.5亿左右,大约有2亿农民由于劳动就业的流动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在农村了。(2月23日《新京报》)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是众多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景象;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有时被视为反映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20多年来,阻碍人口自由流动的因素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世界罕见,有的人将其解读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喜人成果;但在我的心头,充满着疑惑与担忧。

  他们都因何而离开家园?城市化理论告诉人们:随着现代工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城市里爆发出巨大的人口需求,大量就业岗位急切地等待着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田园,涌入城市寻找回报更高的工作。然而,事实远比理论复杂,离开家园有时并非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失去土地可能是离开的原因。速度惊人的土地征用造就了4000多万失地农民,没有土地意味着没有生活来源和基本保障,除了进入城市谋生他们别无选择。负担过重也可能是离开的原因。缓慢的收入增长和脆弱的社会保障抵挡不住教育、医疗等各类急剧增加的生存成本,乡村生活的极端贫困逼迫他们涌入城市另谋生路。

  他们流入城市后去向何方?城市化理论告诉人们: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找到谋生的饭碗,经过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的过程,最终在城市落地生根。但现实是,他们既没有“产业工人化”,也没有“市民化”,而是全都被烙上了“农民工”的印迹。他们多就业于第二产业,近80%的人在从事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为主;他们的基本权利缺乏必要保障,时常遭受体制性的歧视和隔离,成为城市里最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却始终徘徊在城市边缘,无法融入城市。他们像一群候鸟,城市只是他们暂时的栖息之地,真正的归宿一片模糊。

  书本上的城市化好象一首旋律优美的牧歌,自由选择、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是歌曲的音符。然而,现实中未必真的能听到如此美好的音符。2亿农村人口的大流动,没有让我听到轻快的旋律;相反,一连串沉闷的重音狠狠刺穿耳膜、捶击心灵,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病。

  城市化不一定是绝对的褒义词,种种城市化景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来自乡村社会的危机。200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乔治·吉尔博伊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资深委员埃里克·赫金伯瑟姆在《中国的拉美化?》中提出疑问: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大量的人口流动,中国农村的危机是否正在向城市转移?2亿农民离开家园,其中既蕴涵着发展的种种机遇,又隐藏着众多复杂的问题;他们过去离家的原因、他们未来可能的去向,都值得我们挂念。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长期存在、目前我国长住农村的人口仍高达7.5亿,未来将有更多农民离开家园进入城市,让他们因自由选择而来、实现真正的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这是建设新农村、推进健康城市化的努力方向。

  

  

  审稿:刘恩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