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中村改造----变化中的生活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2:3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任学光 卢伟丽

  热点关键词:村民变市民

  随着石家庄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也紧张进行,从村民变为市民,人们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以至于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

  会场声音

  房屋拆迁小组需成立

  建议人:王志伟代表

  问题点击:

  目前,省会因城市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很突出,大多数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并搬家后,由于个别人的不满,造成拆迁工作长时间完不成。省会某些城建工程项目,都是由于个别人的阻挠,造成项目建设不能按时开工,整个工程延期。个别开发项目无法正常动工,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同时,拆迁纠纷严重影响省会的城市建设,由于一些拆迁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一些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完工或开工建设。

  代表观点:建议省会成立房屋拆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领导组成,对全市的拆迁改造进行监督管理。

  基础设施改造要跟进

  建议人:刘英彩代表

  问题点击:

  目前,城中村的突出问题是供水、暖气、电力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区周围的绿化、卫生环境比较差,给人的感觉是很不规范,而且既脏又乱。另外,教育、医疗等相关设施也满足不了城市化加快带来的需求。

  代表观点:省会正在投入很大的力量来完成城中村的改造,让城中村真正城市化,让城中村的村民成为真正的市民。现在正在进行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就是先从住房条件上来改变城中村的现状,同时通过拆迁改造创造出许多第三产业,为成为市民的城中村居民提供可靠的就业岗位。

  现在大家看的城中村改造,表面上看是平房变楼房的变化,但省会城中村改造,绝对不仅仅是平房变高楼,村民变市民这么简单。这其中包括了城中村基础设施的改变、村民生活保障的改变、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村民思想素质的改变。

  省会城中村改造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呢?刘英彩说,省会的元村和方北的城中村改造之所以比较成功,是因为他们依托自身的区域优势,通过拆迁改造,不但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而且通过拆迁改造新建了许多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为市民的就业提供了许多岗位,这样在失去了土地以后,村民仍然有牢固的生存保障。

  所以,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就是要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保障供水、用电、取暖和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改造,努力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建设绿化带,加强卫生方面的管理,建设文明、卫生的绿色社区。

  另外,还要为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创造长久的生存能力,即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牢靠的就业岗位。同时,要不断对城中村居民进行引导,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这个城市。

  “城中村改造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城中村发生巨变的过程,也将是省会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刘英彩说。

  担忧

  ■改造前:拆迁补偿是否合理

  33岁的张女士是个爽快人,提到城中村改造,她痛快地说:“谁不想住楼房呀,又卫生又安静,我们就是担心拆迁补偿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是不是能够得到保障。”

  这几年,石家庄城市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省会周边的村子也不断传出改造的消息。张女士和村里的其他村民心里都很清楚他们所在的南焦村迟早也要改造,但到底什么时候改,具体怎么改,他们还不知道。不过,为了了解行情,他们已经悄悄留心其他村子的补偿费用了。“听说前一阵子南王村定的补偿标准还行,我们能和他们那样也就可以了。只要补偿合理,大家都会配合旧村改造。”

  未来就业有无保障

  南焦村目前还有耕地,虽然每个村民能分到的不多,但仍和农村户口一样,被看作是农民的标志。然而,这些曾经让人不惜花费重金改变的东西,在今天的南焦村民看来并不重要。“户口改成啥样都无所谓,农村户口不比城市户口差,有农村户口还能有点耕地,种点小麦和蔬菜,就有了吃的,比改成城市户口没着落更好。”张女士说。

  虽然户口问题无所谓,但就业问题却是张女士的另一块心病。“现在自己有二层小楼,往外出租赚点钱就够吃喝了。要是以后改造完了,没房子出租,又没工作,那可怎么生活呀。”张女士不无担忧地说,她特别羡慕槐底村的村民,村集体办了那么多企业,大家都能有个岗位上班。“我们不图一次给多少钱,那都是死钱,用完了就没了,我最希望改造后村里也能办些企业让大家有份工作。”说到这个想法,张女士眼中充满了期待。

  企盼

  ■改造中:新房子能早点下来

  作为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村子,尖岭村的居民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一期改造的,已经住上了新楼房,一部分拆了旧房子,新房还没到手,另一部分则是原地还没动的。记者采访时,处于拆迁改造过渡期的孙大爷正满怀期待地盼望着自己的新房子能早点下来。

  孙大爷是尖岭村的老住户了,因为有两个儿子,根据当时村里的政策,他在村里有两处房院。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以前的孙大爷也喜欢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上盖上自己的房子,觉得这样住着心里才踏实。但随着城市一天天的改变和接触人员的增多,孙大爷的老伴喜欢上了住在高楼里的生活。“又干净又通风,冬天住着还暖和,多好啊。”老伴的唠叨影响了孙大爷,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家的两处房子先后拆迁。

  “第一次拆迁给补了两套新房,有160平方米,第二次拆给补260平方米的房子。后来,按照村里制定的政策,又给第一次拆迁的补了100平方米。这样,村里现在还应给我补360平方米的楼房。”孙大爷说,自己现在倒是有房子住,但第二次拆迁后,原本住平房的大儿子就得出去找房子住。“虽然政府每月给2200元的补偿费不少,但还是希望新楼房能早点下来,只有房子到手了才会觉得安稳。”

  惬意

  ■改造后:邻里纠纷少了

  几年前,因盖房子的占地纠纷,元村的赵秀兴与邻居吵了一架,两家原本亲兄弟一样的关系因为这个突然“降级”。随着2003年元村村民入住旧村改造后的新居华夏家园,两家关系的冰冻期才开始化解,空间上有了一定距离,两家又你来我往地恢复了从前的状态。

  “这就是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赵秀兴说,过去的元村,街道歪七扭八,坑坑洼洼,村南地势低,一下雨就存水,连班都上不了,大家都开玩笑说是“圆村”,村民们更是经常为建房的事发生纠纷。“现在好了,村子改造,大家都分到几套住房,彼此没有矛盾,关系也好了,而且小区干净卫生,有花有草,人的心情也好了。”

  生活更舒适了

  而对住进新楼感受最深的还是赵秀兴的妻子李秀梅,过去在村里,家里要自己生土暖气才能过冬,怕炉子灭,又怕煤气中毒,半夜得起来看炉子,这样屋子也不暖和,晚上睡觉还要盖两层被子才行。除了冷,还脏,一捅炉子,煤灰飞得到处都是。下雪的时候,大清早就要起来扫雪,一扫就是半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好了,家里干净了,好收拾了,下了雪还有物业专门处理,连楼道都给扫得干干净净。特别是集中供热的暖气比自己的土暖气暖和多了。”

  在村里给集体上了养老保险以后,赵秀兴夫妇更没有了后顾之忧。每天,赵秀兴在家里上网谈生意,看看新闻,方便快捷。李秀梅除了收拾家务,做饭,就是出去遛弯,和老邻居们拉拉家常,到小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如今的他们,生活得安闲舒适,看起来比退休的市民更为惬意。

  当然,对旧村改造后的生活,赵秀兴夫妇也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自行车丢失太多。李秀梅说,以前住平房,小偷偷东西是翻墙进去偷,丢自行车的频率还比较小。现在自行车放到小区楼下,常常是一转眼的时间车子就没了,“要是物业能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就好了。”李秀梅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