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怪老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9:12 南方日报

  人海一瞥

  张慧谋

  先生名气虽大,却地位卑微。一介平民,无豪宅,无斗室,三代同居几十平方米的老房子,极是拥挤。常在夜深人静时,披衣起床,铺纸于地,创作书画

  陈老先生与我是忘年之交,他性格怪异,不易与人相处,往往三言两语便将他不想见的人拒之门外。故他有个诨名叫“怪老头”。

  其实这是对陈老先生的误解。陈老先生是个做学问的人,好清静,不善交际,过着市井布衣般的淡泊生活。早年曾风光过一阵子,后打成右派、黑五类,进“牛棚”,脱胎换骨,平反昭雪,半生的时光,就这么白白地耗掉了。改革开放之初,身居要职的老乡,赏识陈老先生的才学,想调他去某画院任教授、专职书画家,先生以“家妻不惯大城市生活”为由而婉言谢绝。有人替他惋惜,先生则说:“在小地方过惯了,哪也不想去。”这是实话。先生至今仍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他连打手机都不懂按键。他坚守着他过去的那种淡然无味的岁月。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头一遭去拜访陈老先生,他住在小县城一个叫“木皮行”的地方,穿过一条狭长曲折的小巷,巷道上的石板条光滑幽暗,一股浓郁的苔藓味。往前行数十步,出了巷口,便是一处港湾,常见渔舟泊于岸边。先生的家,正好在小巷中段的拐角处。印象中陈老先生的家很是破旧,柴门两侧贴着一副对联,纸朱红,洒金,褪了些许颜色,散发着淡淡的书卷味。那时对先生的身世了解不深,但先生的家境却让我大为惊讶——真可谓是家徒四壁、清贫如洗。来了客人,家中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即便是大白天,晦暗的陋室也要亮着一盏15瓦灯泡,才得以见光明。地板铺的是老方砖块,凹凸不平。这种简朴的生活,先生至今也没有改变多少。

  提及往事,陈老先生免不了说到关山月、赵少昂、李研山、吴子复、黄笃维这几位大师前辈。他读广州艺专时,曾拜他们为师,与关老感情最深。那年关老创作巨作《绿色长城》,深入粤西沿海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刚住下,就托人把陈先生召来见面。往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陈先生陪伴关老早出晚归,形影不离,足迹遍及海滩林地。临离开县城时,关老即席作画一幅送陈先生,回广州后又送陈先生一幅梅花图,曾有人登门出丰厚价钱收藏此画,陈老先生给人脸色看,起身逐客。

  陈老先生的糟糠之妻目不识丁,但在他心目中,老伴才是他的知音,不仅照顾他还能评字论画。有些作品陈先生都难以把握分寸,经他老伴三言两语点拨,茅塞顿开。所以陈先生说,他老伴的灵魂,已融入了他的艺术之中,而他的作品,随处都可寻得见老伴的痕迹和影子。老伴过世后,陈老先生终日以泪洗面,吟诗记念。

  先生名气虽大,却地位卑微。一介平民,无豪宅,无斗室,三代同居几十平方米的老房子,极是拥挤。先生常在夜深人静时,披衣起床,推开厅里的茶几腾出一片小空间,铺纸于地面创作书画,直至晨曦明窗才挂笔。陈老先生曾两度获“鲁迅文艺奖”,多幅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及各类博物馆所收藏。先生的书画很能卖钱,可他清高,早些年,为官为商者,求其书画很难得逞,他对权贵金钱视而不见。这些年,先生观念稍有变化,但也不是见钱眼开,他着实看重艺术,视若生命。与陈老先生过往多年,偶尔会得到他的墨宝,去年送我的书斋名“空空之斋”,隶书,写得出神入化,很让我在朋友面前得意一番。用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我倒认为,这斋名,布局奇崛,拙涩而随意,笔触凝重,有残缺之美,当是先生的精品、极品了。

  图:

  本版插图/张旭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